• 43阅读
  • 0回复

股界双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27
第2版(经济)
专栏:

股界双雄
本报记者 施明慎
电话铃声响了,王健夫人拿起听筒,听到的竟是:“给你放段王健的录音!”紧接着就是男欢女爱的呻吟。为了阻止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有人卑鄙地用外国电影录音来诬陷中伤。面对阵阵风浪,王健、禹国刚初衷不改:创业就要冲锋陷阵。
证券交易所,一个曾经令人惊恐的牌子。尽管这里是特区,要挂出这块牌子,同样免不了观念的撞击、是非的争论,更有那直接的利害冲突。因为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意味着股市将走向公开、公正、公平,无疑会断送一些人搞黑市交易的财路。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王健、禹国刚二人,从开始筹备证交所,就被推到了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走上了开拓股市的探险之路。
进入1989年,深圳股市开始发热,随着股价狂涨,非法交易愈演愈烈。再不治理,好事将变成坏事。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证券交易所,搞统一交易和管理。王健、禹国刚奉命开始筹备工作。从哪儿着手?两人取得共识:先立法,后操作。他们不仅自己动手翻译各种国外法规文件,还将香港、美国、日本的证券专家请来商讨,并在此基础上酝酿适合国情的法规。1990年3月,我国第一部证券市场操作法规完稿。以往的柜台交易缺乏透明度,无法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两人提出证券交易所一定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久,在银行和技术人员的支持配合下,交易所的电脑辅助交易系统也搞好了。
在一家公司的仓库里,筹备组的同志们日夜忙碌,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可是证交所开业的日期却一推再推。某些人一听到证券交易所就把它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交易所名称被改来改去,开业申请、争议旷日持久。交易所实行集中交易将使黑市交易、幕后交易无路可走,冠冕堂皇的阻挠、卑鄙无耻的恐吓也都来了。
王健、禹国刚着急,市委、市政府领导也着急。他俩到处奔走游说,领导果断拍板。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终于敲响了试营业的钟声。
开业给王健、禹国刚带来的不只是喜悦,也是更大的考验。试营业的钟声响过好长时间,交易所里却冷冷清清,居然没有委托电话打入。原来是有人想制造“空市”丑闻,给新生的交易所难堪。王健、禹国刚当机立断,采取行动。虽然,全天只成交了五笔,毕竟也是交易所旗开得胜。随着交易所的运转,深圳股市秩序趋于好转。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正当可以大干一场时,刚过40岁的王健却因大面积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人们说他这是累的、急的。
此时的深圳股市动荡不定,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王健刚一苏醒过来,就和禹国刚商量对策。他们认为,市场价格的涨跌是正常的。对于剧烈的涨跌可以采用市场调节的办法,如“庄家制度”或建立股市调节基金,切忌采用行政干预。为此禹国刚到处奔走斡旋,向领导宣传陈述他俩的观点,市委书记李灏也同意他俩的观点。终于股市在经济手段的作用下渐渐稳住了。
王健的客厅挂着一个巨大的“忍”字。他忍得住吗?就在客厅的墙上还挂着一把光芒四射的宝剑。忍辱为了负重。王健说:我好像生来就是创业的命。
王健在深圳第一次出名是1986年冬天。那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公开招聘12名局级干部。这位南开大学国际金融学硕士,在上千名应考者中,业务考试名列第一、政审、体检、口试都没问题,但在决定他的聘任与否时,仍有一番争论。“从副科长一下提到局级是不是太快了?”“36岁当局长行吗?能让人放心吗?”最后,还是市委书记李灏一锤定音。
1987年3月,王健走马上任,在原信用社的基础上,筹建特区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即现在的发展银行。信用社过去发放的很多贷款不仅效益差,而且收不回来。他说:“这样下去股东和储户的钱岂不是要赔光了?不行,得搞抵押贷款!”不到半年,银行的各项指标成倍增长,呆帐、烂帐不见了。股份制银行搞得红红火火,遗憾的是开业半年还没有得到北京方面的批准。王健要维护这个改革产物的生存权,于是不辞辛苦,多次进京力争。
1988年4月,“发展”股票在证券公司率先挂牌交易,年底银行分红实行买一送一。股东过去每股投资的20元,加上分红送股及股票市价一下变成了百十元。股东们乐开了怀,有人甚至大喊:“要赚钱,找王健!”
股票还在中国无影无踪之时,禹国刚已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学习股票业务。日本记者担心他学成回国无有用武之地,他淡淡一笑:“学习总不会白学。”
一个电话,把禹国刚和股票联系在一起。
1982年底,中国方面在日本方面多次邀请下决定选派留学生赴日学习证券业务。条件是精通日语、懂证券知识。北京、上海、天津几大考场均未发现合格者,最后的希望落在了广州。负责推荐应考者的深圳团市委,偶然发现深圳爱华电子公司有个青年叫禹国刚,毕业于西安外语学院日语专业。于是,一个电话打了过去,接电话的正是禹国刚。他没有声张,星期天悄悄地去了广州,日语轻轻松松就交了卷。令人惊奇的是,在50多名应试者中,他的证券知识答卷也是最先完成的。主考教授惊奇:“你怎么还懂证券知识?”禹国刚回答:“我爱读杂书。”1983年春天,爱华电子公司党办秘书禹国刚成了我国首批赴日学习证券的留学生的1/2。
1984年秋,禹国刚学成回国了,先回到了爱华电子公司,后来调入中国银行。禹国刚认定中国要开拓资本市场。他利用工作之余,埋头著书。1988年夏天,他将近30万字的《证券市场》送到出版社,编辑担心卖不动拒绝出版,除非作者拿出二三万元自费出书。禹国刚哪里有钱啊,只得四处写信求援。当时任深圳发展银行第一副总经理的王健明白此书的价值,当即拍板资助。1988年底《证券市场》出版时,正值深圳股市热浪滚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也许正是当初的英雄惜英雄,奠定了他们合作的基础。
王健和禹国刚,一个果敢开拓,一个稳健缜密,共同开拓着中国证券市场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还合著了《深圳股市》、《金融研究》等十余部论著。今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又创下了几个第一:交易所实现电脑自动撮合;股市行情通过卫星即时传送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股票买卖全部实现无纸化交易;市内各证券商联网……
人们评论:王健和禹国刚是一对最佳搭档。(附图片)(人物头像 左图王健 右图禹国刚 朱根华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