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非洲法郎区的困难与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2-29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非洲法郎区的困难与希望
本报记者 顾玉清
1992年,对于非洲法郎区国家来说,是相当严峻的一年。各国政府为振兴经济、摆脱困境作出了种种努力,国际经济形势和地区问题的牵扯干扰,法郎区国家经济结构和债务问题的积重难返,困难局面依然存在,有些问题甚至进一步恶化。面对这样的现实,非洲法郎区国家充满了危机感并在积极寻找对策,希望在未来的进程中,搭上“国际列车”。
非洲法郎区国家进行的结构调整计划,正面临严峻考验。这些国家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紧缩政策,造成居民收入锐减,失业人数猛增。在科特迪瓦,现在失业人数已达33万,各部门的裁员还在继续。政府为了照顾本国人的利益,不得不决定将在科工作的外国人减少一半。
沉重的债务负担也是非洲法郎区国家经济起步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外债平均每年以10.1%速度增长,外债已达1758亿美元,即相当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06.1%。值得注意的是,债务利息在其债务总额中所占比例已由1985年的10.8%上升到1991年的34.2%。它们的债务包袱越背越重。现在,法郎区经济条件最好的加蓬、喀麦隆、科特迪瓦和刚果等债务负担都到了“临界点”。刚果和科特迪瓦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中止了与他们的债务谈判。
世界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暴跌,是法郎区国家经济发展的又一障碍。初级产品出口是法郎区国家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可可为例,每公斤可可豆已由过去850西非法郎下跌到目前的250西非法郎。这种价格已使生产国无利可图,并导致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下降。
和平与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民主化”以及内战造成了一些非洲法郎区国家社会的不
稳定,也对本地区的和平、安全与发展构成威胁。法郎区国家今后的形势不容乐观。它们不仅要面对欧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通过后欧洲统一市场、统一货币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而且还要应付来自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的挑战。痛定思痛,许多国家寄希望于地区经济一体化,并视其为“世纪性的举动”、“非洲希望之所在”、“摆脱危机的重要途径”。1992年6月举行的非统首脑会议,7月举行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最高级会议以及10月举行的法非首脑会议,都重点讨论和阐述了加快这一进程的具体设想和步骤。
以法郎区为主的西非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将形成一个拥有2亿人口的市场。它们的联合,可以改变过去内部市场狭小,相互贸易额不超过其对外贸易总额5%的状况。这些国家认识到,发展地区贸易,可减少进口,节省硬通货,而且更利于联合应付各种不同的挑战。近年来,非洲法郎区国家已经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科研教育以及社会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合作,从中积累经验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据世界银行预测,2000年以前,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将逐步回升。另外,据有关方面消息,世界咖啡、可可生产国和消费国就价格问题进行的谈判,可望在近期内达成协议。若真如此,这对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非洲法郎区国家无疑是有利的。
在债务问题上,法郎区国家也积极向世界银行及其他债权国呼吁,希望它们能够减免其债务或延期偿还到期债务。从非洲法郎区国家的发展前景看,未来仍将是困难与希望并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