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肩负时代重任 繁荣文艺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02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肩负时代重任 繁荣文艺事业
于友先
社会主义文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国内任务,文艺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它要在激励人民、争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中,更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精神产品创造者的作家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文艺摆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发展的大棋盘上,进而确定文艺的立定点和出发点。文艺不等同于政治,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在当前,我们尤要善于从政治上深刻理解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是文艺界的光荣职责,也是国家大局的要求”的精辟论断。作家之于创作,诚如马克思形象比喻的那样,“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但文艺从来就不是个人的一己私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文艺的革命性的理解,就在于他们把文艺放在社会整体的联系中来考察,揭示了文艺是社会这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从而使对文艺问题的认识,比之以前的文艺理论家们,显示出理论上的远见卓识。我们的文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肩负时代重任的作家理应清醒地意识到,繁荣文艺事业不但是处在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由于繁荣文艺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必然会去占领。社会主义文艺是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斗争的前哨。因此,作为文艺工作者,只有站在坚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高度,站在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高度,矢志不渝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够真正地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的时代是产生大作家好作品的时代。中外文学史证明,每个时代都孕育并产生与这一时代休戚与共的大作家。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克服重重困难,奔向现代化的创举,必将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景观。在这跨世纪的伟大进军中,经济建设旭日方升般的发展,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的日益拓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逐渐活跃,一定会进一步带来空前广阔的社会变革。成功的喜悦,挫折的困惑,观念的冲突,利益关系的调整,考验和造就着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也为文学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创作素材。当年,恩格斯曾热切地期望但丁式的作家来宣告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我们倘若真诚地直面自己的时代,就会发现这同样是需要文艺巨匠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文艺巨匠的时代。巴尔扎克之所以值得称道,重要的在于他立志做时代的代言人。马克思、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表现出的东西超过了政治家、经济学家的著作,也是由于《人间喜剧》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创作环境和条件远远优越于但丁、巴尔扎克,因而,我们也一定能够以自己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艺术才华描绘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宏伟画卷。文艺创作是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作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归根到底有赖于一支方向明确、富有创造精神的文学队伍,以筚路蓝缕的精神和执著的意志,去创造、再创造。中外革命文艺家,特别是鲁迅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献身于文学并创造出杰出成就的人,不仅具有天赋和才华,其灵感和想象力不可能空无依傍,还必须有牢固的革命信念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志向;有抛弃旧思想束缚,不断追求真理的可贵品格;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开阔的视野;有韧的战斗性和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此而言,在国际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作家只有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只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打下坚定的理论功底、深厚的生活功底和丰实的艺术功底,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释放智慧的能量,突出和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体现民族风格出佳作精品。同时,也才能促进艺术表现形式、创作方法和美学风格的多样化;才能使题材的开拓日益广阔,主题的开掘日益深刻。“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时代和人民对于我们的文艺寄予着深厚的希望。
社会主义的文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我们立文兴文之本。前几年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和影响,一些人试图照抄照搬唯意志论、精神分析学和存在主义等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社会思潮,致使一些创作走上了邪路。与此相联系的另一种错误倾向,是宣传“超政治”、“超理论”的文艺主张。事实上,没有思想内含的文艺是不存在的。作为社会主义的作家,所要坚持不悖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则会使我们的创作实践产生质的飞跃。这一点完全可以从现当代文学史上得到证明。许多作家在创作上获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像高尔基、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这样的大作家也都有切身的经验之谈。阿·托尔斯泰在谈到他的小说《彼得大帝》时,总结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作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就得到‘活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包括哲学观、历史观、自然观、道德观、美学观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文艺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不仅仅限于作家的政治立场,而且还能指导我们依据历史的法则,理性地认识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按照美的规律,真实、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从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中,我们还可以直接感受到革命导师和领袖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毕生奋斗的崇高境界,从而汲取巨大的人格和精神力量,陶冶襟怀,拓展视野,使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升华到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的境界。
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生活之树常青。我们身居一个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是作家“第一位的工作”。我们要深深地植根于改革开放的主战场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不仅“身入”,更要“心入”,努力做到与人民的心声相通,与时代的脉搏相通。一个作家单纯地
“为文而文”是不会有大的出息的。社会主义的作家应当是时代风云尽收眼底,万家忧乐齐上心头,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生活,研究现实,把握时代。不仅要以美学家、艺术家的眼光,对生活作出“诗的发现”,而且要以思想家的睿智、社会学家的视野,关注和思考世界范围内的动荡局势,了解和考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带来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的连锁变化;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困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所包含着的极为丰富的社会内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商品经济与文化规律的关系等问题。总之,要自觉地、主动地研究和分析“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像列宁要求高尔基的那样,“到农村或外地的工厂(或前线),去观察人们以新的方式建设生活。分辨出旧事物的腐朽和新事物的萌芽。”这样有利于我们在一个广阔的视野下,充分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充分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下的矛盾、斗争和发展的本质趋势;从而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改变小题材、小情趣、小气魄的创作格局,实现新的突破,创作出大题材、大情趣、大气魄,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再现社会主义时代的优秀作品。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下,有责任感的作家确实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精神,根据表现新的时代风貌的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只有形成适应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价值观念、思想和情感,我们才会走在生活的潮头的前列,获得新的洞见和创造,使自己的创作摆脱因袭、随俗和效颦的影子,和时代共振。当然,艺术发展的辩证逻辑内在地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以往的经验,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营养,坚决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但继承和借鉴不能代替新的创造。今天,现实生活的发展向文艺提出了创新的课题。我们既应有博采古今中外之所长的气魄,又要强化创新意识,在不断探索中砥砺自己的笔力,以便更有个性、更有色彩、更有意蕴地反映多姿多彩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