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打井书记”赵福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0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打井书记”赵福成
新华社记者 石圭平 新华社通讯员 王兴中
1990年7月,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大西滩山旱区、万亩良田麦浪滚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了解到山旱区靠水利建设脱贫致富、荒滩变良田的情况后,欣喜地对旗委书记赵福成说:“水利兴农,脱贫致富,这是有眼光的决策呀!”
赵福成自1984年到现在,从旗长到旗委书记,在乌拉特前旗整整打了7年水井,打完农区打牧区,硬是把一个千百年来深受干旱困扰的贫困旗县,变成了农牧业生产基地。当旗长,人们叫他“打井旗长”;任书记,人们又称他“打井书记”。
1984年春天,赵福成担任乌拉特前旗旗长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大西滩村打井找水。大西滩曾是古代游牧场,因干旱无水,近10万亩土地成了雨来草生、天晴苗枯的荒原。为了找水,人们不知打过多少次井,但总是白费劲。赵福成不信,他东拼西凑地筹集了4万元,又从自治区请来水利专家,定下了打井的位置。
大西滩上又一次竖起了井架。别的地方打井用机器钻,这里是手工作业。为了省钱,农民们轮流进入直径不到1米的井口,半跪着用小铁镐一点一点往下凿,再用水桶一桶桶地吊上来。隔三差五,赵福成总要来看一看,捋起袖子与大家一起干。
大西滩的第一眼水井终于在106米深处出水了。当甘甜的泉水从马达轰鸣的水管喷出,注入龟裂的土地时,大西滩沸腾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品尝这甘甜的泉水,围着赵福成听他讲解“打井找水,脱贫致富”的宏伟蓝图。从此,大西滩成了样板,山旱区农民掀起了打井脱贫热。8年时间,赵福成带领农民自筹资金1351万元,打机电井1041眼,彻底改变了这个地区5个乡镇的贫困面貌。
此后,已经担任旗委书记的赵福成,又把目光投向了乌拉特草原,蹲点解决散居在这里的近万名牧民的干旱缺水问题。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他带领牧民新打水井292眼,改善了12万亩草牧场。牲畜头数由58万头(只)发展到了98万头(只),牧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350元增加到1000多元。
大兴水利,给乌拉特前旗的农牧业生产注入了活力。去年这个旗在干旱缺雨的年份里粮食总产比8年前增加1亿公斤,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肉基地。说起这些,乌拉特前旗的人们总是忘不了他们的“打井书记”、他们的贴心人赵福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