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全国第一流——广东省东莞市拥军优属工作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国第一流
——广东省东莞市拥军优属工作纪事
董兵团 卢光辉
广东省东莞市的经济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20%。比亚洲“四小龙”的增长速度还要快,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广东“四小龙”之一。更令人欣喜的是,东莞人的商品经济意识与国防观念同步增长,共和国军人被看作是“和平建设的靠山,富裕生活的保证”。现役军人、复退转业军人以及军烈属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爱护。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称赞东莞的拥军优属工作“在全国是第一流的”。
军人应该是东莞的“一等公民”
在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东莞富了,驻军相对显得“寒酸”了。有人说,东莞是“富裕的海洋”,驻军是“贫困的小岛”。面对这一情况,东莞市领导说:军人应该是东莞的“一等公民”。
东莞通往驻军某部营区的道路原来坑坑洼洼。市委、市政府领导拍板拨款168万元,为驻军修筑了一条宽敞的水泥公路。
东莞10万门程控电话开通了,普通农家都能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城市通话。而部队打电话仍是手摇式的。市邮电局派技术人员为驻军安装了程控电话。
某炮旅和海军沙角部队驻地比较偏僻,文化生活单调,市领导决定集资200多万元,为炮旅建了一座“文化活动中心”,为海军部队建了一座图书馆。其活动功能、娱乐设施和图书资料等,在东莞堪称一流。
为军人服务,就是为国家分忧
东莞市的领导对军人有一种纯朴而特殊的感情。市委领导说:过去总强调军队为人民服务,现在应提倡人民为军队服务。因为和平时期军队服从经济建设大局,自觉自愿过紧日子。这种精神十分可敬。对他们的困难,我们地方党委和政府不能置之不理。说到底,为军人服务,也就是为国家分忧。
驻桥头某部农场四分场,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桥头镇委书记先后多次带着农业技术员到分场讲授农业科学技术,帮助发展外向型农业和渔业,使分场很快摆脱困境,当年赢利50多万元。
驻军某部远离城镇,家属上班、子女上学靠骑自行车、走路,每逢刮风下雨很不方便。为了使军官们安心工作,樟木头镇领导卖掉自己皇冠牌小轿车,为部队买了一部26座中巴轿车接送部队家属上学、上班。
东莞煤矿机械厂职工还与远在1500公里外的海军南沙诸碧礁官兵们开展了“军地远程共建”活动。
子弟兵是人民的,我们有义务照顾好
东莞市区人口严重饱和,但对分配来的转业军人和要求调入的驻军随军家属只要符合国家规定,一概接纳。某部政治部干事欧阳洪魁的妻子办理随军手续后,3个月没花一分钱,便被调进东莞。
10年来,东莞地方学生每年考入重点初中、高中的升学率在40%以上,而驻军干部子女每年都是100%。并非部队干部子女的学习成绩个个都拔尖,而是地方政府给予了特殊照顾。市教委张主任说:“部队大都驻在山沟,调防、调动频繁,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录取重点学校时,我们要给予优待,不能让军人的子女也跟着他们作出牺牲。”
1988年,广东省率先将粮、油、煤、糖等主要生活资料价格放开后,东莞市政府专门发文规定,凡军供物资一律按国家规定的政策和价格执行,不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一律实行优惠。东莞驻军较多,一年用煤就得数千吨。南方无煤源,市物资部门每年要派专人到北方组织运煤,议价购进,平价卖给驻军,仅煤差价一项,一年就得为驻军补贴30多万元。近几年来东莞供电一直都很紧张。尽管如此,电力部门确保驻军用电不受影响。海军某部每年仅训练用电就超支20万元。市电力局考虑到部队的实际困难,不仅保障部队训练不断电,而且每年还给予10万余元的电费补贴。
地方政府对部队特殊优待,当地群众十分拥护赞同,他们说,打鱼人最知风浪,没有国防,哪有厂房。子弟兵是人民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照顾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