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辽宁省清退乡镇机关万余人员 内蒙古推进旗县综合配套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辽宁省清退乡镇机关万余人员
内蒙古推进旗县综合配套改革
编者按:精简机构、清退冗员是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使各级机关“消肿减肥”的良方。机关“减”了“肥”,既可以节省财政支出,又可以减轻农民负担,还可以使富余的人员充实到更有“用武之地”的岗位。这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然而,这项工作涉及不少人的利益,做起来难度又很大。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严格掌握政策和步骤,特别要安排好被清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这方面辽宁和内蒙古的经验值得借鉴。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董践真报道:辽宁省海城市南台镇领导从镇机关中把乡镇自费开支人员全部清退,其中有鞍山市原市委书记的一个外甥、海城市人大主任的两个侄子。海城市人大主任打电话支持这一作法:“不要担心,秉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件减轻农民负担的实事,群众得知,亦拍手称快。
南台镇清理整顿乡镇自费人员是辽宁全省开展这一工作的缩影。辽宁的决心来自各级人大代表的呼吁:乡镇机关超编严重,吃闲饭的“七大姑”、“八大姨”太多。他们不占国家编制,而是靠乡镇自费开支,这就大大加重了农民负担。据调查,有的一个村竟多达十五六名自费开支干部,使农民年人均负担增加八十元。省委、省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认为,乡镇这级组织离群众最近,乡镇机关如果搞得太庞大,又不干实事,就会大大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因此,清退乡镇自费开支人员是恢复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一件大事。省委书记全树仁、省长岳岐峰多次明确表态支持并部署实际清退措施。
从去年四月开始,辽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这项工作。到目前,据十三个市一千多个乡镇统计,共清退乡镇自费开支人员一万二千六百八十人,每年可节省经费开支三千余万元,大大减轻了乡镇财政压力和农民的负担。被清退人员也愉快地到新岗位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据新华社电(记者凌广志)内蒙古一批贫困旗县在实施以精兵简政、充实基层、强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后,成效显著,有的已突破财政和经济困境,在发展商品经济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卓资县经过几年的改革,全县党政、政法等机构由六十二个减少到十八个,其中政府机构由四十六个减少到六个,机关行政人员由一千四百一十六人减为一千一百二十一人。财政支出减少了,用于生产发展的钱多了,财政收入也从一百九十七万元增加到八百一十二万元。察哈尔右翼前旗通过“精简上层、充实基层、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三年多“消肿减肥”二千二百一十八人,除清退临时工四百四十九人外,其余大部分充实到乡镇和科技生产流通第一线。通过三年改革,察哈尔右翼前旗财政节支二百四十八万元,办实体创收二百四十五万元。
自去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又将库伦、兴和、扎兰屯等十五个旗、县、市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推广察哈尔右翼前旗经验。这些旗县在吸取察右前旗和卓资县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特点,制定了综合改革方案,大部分进入了实施阶段,并已初见成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