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中国公路组的好后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05
第7版(国际)
专栏:津巴布韦通讯

中国公路组的好后勤
本报记者 申明河 温宪
在哈拉雷西南约40公里的诺顿地区有一个帮助津巴布韦筑路的中国公路组。公路组驻地的简陋板房旁,一块5亩5分地菜园的景象煞是喜人:茄子、西红柿、白菜、辣椒等一应俱全;郑州1号西瓜、珍珠瓜、南瓜等点缀其间;一个废旧的集装箱被翻过来改造成的小鱼溏里放养着500多尾鱼苗,周围还养着牛、羊、猪、鸭和鸡。
“在非洲,帮助所在国搞建设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很辛苦,因此,后勤工作很重要。”公路组的周建业副经理说,有的工地因条件艰苦,没有菜吃而影响了中国建设者们的身体健康。54岁的肖传林1990年6月被调到诺顿工地搞后勤工作后,先到周围几个农场进行了一番调查,弄了块试验田每天观察记录,3个月后才摸出点门道。这里的土是红粘土,下雨成胶泥,一旱便龟裂,解决的办法便是用沙土掺拌改良土壤。其次是虫害,有的菜籽还没出土就让虫吃了。当地人常常用一年种地,一年烧荒的办法治虫害,我们的后勤人员不这么办,而是用不同的农药采取浸种、拌种的办法对付不同的害虫。原来菜苗长出来后,白天又打药又浇水,结果浇水后药就不管用了,后来就改成晚上打药,白天浇水。
田间管理更需要精心。当地从来不种大白菜,只种卷心菜,原因是早晚与中午温差大,早上白菜长得挺好,中午太阳一晒就全蔫了。他们采取中午用几个喷头喷水降温的办法治住了白菜的“午睡病”。他们还想出各种办法种如珍珠瓜、茄子、西红柿、柿子椒等。这些原来都是不大适宜在当地生长的。在菜田旁的板房仓库墙上,贴满了早、午、晚的湿度、温度,原土质与改良后土质,播种与出苗日期,底肥与追肥,预产与实产等“菜田田间管理记录”。“我这里的记录一天也不缺。”肖传林说。
一年半来,肖传林等人在这5亩5分地里种出了36种共计10万公斤蔬菜,产值约7万津元,不仅保证了诺顿工地的需要,还支援了其它单位。肉、蛋也已基本自给。“甚至附近几个农场主也是这里的常客。”周副经理和肖传林笑着说,“他们说,还是中国菜有特色。”
(本报哈拉雷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