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利用承包形式发挥结合优势 禹城县科教兴农有特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0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利用承包形式发挥结合优势
禹城县科教兴农有特色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山东省禹城县把农科教统筹机制引入农业集团承包,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科技、教育兴农的路子,在风沙地上连续3年获得粮食大丰收。
禹城县地处黄河下游,是典型的黄淮海风沙地低产区,境内设有国家级黄淮海综合治理试验区,常年在这里参加综合治理研究的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及省、地区和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近千人。1988年,禹城县开始以集团承包的形式进行综合治理和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由科技人员、物资部门、行政人员组成27个承包集团,分别承包27个开发项目,承包农田80万亩,覆盖全县50%的村庄和60%的农户。这一做法把科技人员、物资供应人员和行政人员吸引到了农业生产第一线,给农业发展带来了生机。但是,很快就遇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县委、县政府感到集团承包必须考虑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而教育培训又必须同项目开发、物资供应紧密结合,才能适用、有实效。禹城县委、县政府决定引入农科教统筹机制,完善集团承包,把农业开发、科技推广、教育培训、物资供应、行政服务结合起来。
为了实施统筹协调,成立了县农科教结合工作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各乡、镇也成立了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各承包集团建立了这样的工作模式:农业部门定开发项目,科技部门列科技推广计划,教育部门抓培训,物资部门做供应,行政人员作协调服务,各方配合。3年来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大规模发展起来了,在承包区内培训青年农民达10万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12000人次,每个实施项目都有培训计划,物资部门在供应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生产资料时也都组织技术培训,其中农机手的培训就达3.9万人次,大大提高了承包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干部和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使得科技开发项目得到顺利实施,同时使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效益大为提高,以前农民种麦每亩要用22公斤种子,现在只需4公斤。3年来各集团承包项目都取得了好成绩。集团承包区共增产粮食5500万公斤,棉花8万担,大牲畜饲养量增加8万头,直接经济效益达5260万元。
在集团承包中实行农科教结合所取得的成绩给禹城县的干部、群众很大教育和鼓舞,使他们看到依靠科技、教育兴农的巨大威力,也促使县、乡政府职能的转变,由从前各部门只管自己的一摊转变为共同协调、统筹农科教的有机结合,使农科教结合推行到全县。近两年来,全县共培养出农民技术员1300人,做到村村有农民技术员,全县每年培训农民达24万人次,目前90%以上的农户能够对作物实施科学管理,80%的农村基层干部先后经过县、乡两级的技术培训;结合技术培训,农村扫盲也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全县青壮年中基本上已没有文盲。这样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县里投资仅60万元,却收到了巨大的效益,农村干部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粮食生产连续3年获得大丰收,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前年该县遭受多种自然灾害,农业仍获得大丰收,农村人均纯收入755元。去年粮食产量又创历史最高纪录,总产达3.7亿公斤,农村人均收入达800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