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农民“博物馆”参观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07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民“博物馆”参观记
陈岳海 唐杰孝
新鲜,农民办起了“博物馆”!
去年10月26日,笔者慕名前往四川省蓬溪县隆盛镇平安寨村参观。
一间普通农舍内,沿墙或堆或搁或挂,依次陈列着纺车、蓑衣、石臼以及别的叫得出和叫不出名的农家用具。数一数,约莫80余件。
村妇女主任熊寿怀担任解说员,她指着一只独特的有许多孔眼的黑土罐问:“晓得这是啥子么?”参观的青年农民们都摇头。
“这叫漏丝罐。”她讲解道:解放前,这里穷得连红薯都吃不饱,吃米饭像打牙祭。生了娃儿的月母子需要补身子,也只有弄点米用这漏丝罐盛了,放进煮红薯的大锅里。熟了,月母子吃饭,其他人吃红薯。
“现在红薯都喂猪了,天天大米饭管饱,隔天还有肉呢!”“还是社会主义好,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一屋人七嘴八舌地议论。
“这是啥?”一圆脸青年指着水车槽问。老农妇彭哲玲不待别人答话抢先叨絮开了:“这个嘛,水车上用的。退回去十多年,抽水灌田还要踩水车,4个大男人累死累活一天,浇不了几亩田。哪像现在,用抽水机,我们村提灌站就有9个。一拉闸,水就满地跑,多松活。”
陪同参观的隆盛镇党委书记李隆顺告诉我们,平安寨村妇代会和团支部从旮旯角落里收集来早已废弃的旧农家具,办起了这个农民“博物馆”。别看它小,参观的人可多着呢。“嘿,一招鲜。”活了几十年的老农来参观,抚今追昔没有不感叹的。愣小子们瞧着这些“文物”,听听老辈人说往事,也无不说新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