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为经济腾飞插翅膀 张家港市形成“立体教育”新格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0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经济腾飞插翅膀
张家港市形成“立体教育”新格局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王惠堂、通讯员顾栋才报道:以乡镇工业闻名的张家港市,从自身发展轨迹中坚信重教方能兴业,目前,全市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方兴未艾,形成了“立体教育”的新格局,为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地处江苏东南部的张家港市,前身为沙洲县,原来的经济基础薄弱,使人们意识到了技术和人才的重要,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
张家港市1984年普及了初中教育,接着,该市用三年时间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近三年中,全市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共投入550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18.5万平方米,使绝大多数校舍成为富庶的苏南大地上最漂亮的房子。
普通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张家港市为此做了一番新的探索。从1984年起,在初中设置“3+1”职业班,即初中毕业学生再学1年职业技术课,所学涉及油漆、食用菌、财会、缝纫、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乡镇企业输送了近2000名急需人才。1990年开始,张家港市又利用暑期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有针对性地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
张家港市职业教育如今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全市已形成一个职教网络,省重点学校张家港市职业中学,注意办好长线专业,发展相关专业,开办应急专业,一年向乡镇工业输送300名毕业生。全市绝大多数乡镇的普通中学都开办了职业班,有的面向全市招生,有的面向本乡或邻近乡镇招生,深受乡镇企业欢迎。张家港市创办
“2+1”职业班已有五六年了,高中学生学完2年文化课,进入高三时进行分流,让学生由过去的挤升学的“独木桥”变为走
“立交桥”,学校先与学生及家长交流,并听取乡镇企业厂长、经理们对人才需求的意见。再由学生填写志愿,将他们分成升学班和职业技术班,毕业的学生非常抢手。为适应农业升温的潮流,张家港市职业教育出现了为农业和第三产业大力培养人才的新趋势。去年全市开办了三个学制三年的农业职业班;针对村级后备干部缺乏的现状,兆丰、合兴两乡各办一个农村经济管理班;为改变乡村农技员青黄不接的状况,市里每年拨款4万元,办起了农技班。学生每月可领到30元津贴,但毕业后必须到村里当农技员,并享受乡镇企业职工待遇。
张家港市以开展岗位培训为重点、实施“燎原计划”为龙头的成人教育,已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全市40多万劳动力有一半以上参加了各种技术培训班。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使张家港市的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高速发展,去年又获得全面增长。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