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小店融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小店融融
本报记者 傅旭
在大同铁路分局住宅区的路旁,有一间小卖部。凑近窗口,只见烟酒糖茶摆满了货架,一股股热气扑面而来。它是分局基建工程段的残疾职工刘润奎开办的。
大同铁路分局有残疾人300余名,有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近年来,分局除为其广开就业门路外,还采取贷款扶贫的方式,先后给25户残疾人贷款2.5万元,其中13户脱贫,12户致富,有的还成了万元户。刘润奎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去年12月13日,记者采访了老刘的小卖部。
“欢迎,欢迎,快进来哇。”一个烫发、身着绿底黑格呢上衣的二十来岁的姑娘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她是老刘的二女儿,叫刘桂琴,在旁站着的是她母亲张富莲。
小卖部内生着火炉,暖烘烘的。母女俩开口向我们诉说着过去。1978年老刘因工伤造成下肢瘫痪。面对无城市户口又多病的老伴儿和3个待抚育的儿女,他的心碎了。他摇着轮椅来到分局办公大楼,抡起拐杖见人就打,放肆地发泄着心中的烦闷。为解决他的生活困难,分局除定期发给他生活补助外,还安排他的二女儿当了临时工。谁知后来女儿又因工伤致残。那时一家人是“穿衣靠补,吃菜靠捡。”
刘桂琴说:“那会儿我妈买处理菜出了名。我们想穿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姑娘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张大妈接过了话茬:
“1989年,分局、段工会决定给我们无息贷款1500元,开个小卖部。开始我们不敢要,段工会崔主席往我们家跑了十来次,说亏了由他包,我们才接下来。”张大妈一边说一边抹泪。
“来,抽烟。”刘桂琴拿出一盒“红塔山”香烟招待大家。“从办起了这个小卖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贷款也还了。生活好了,我父亲也不发脾气了,逢人就说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要在旧社会,像我们这样的残疾人谁管……我们家能有今天,多亏党的好政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