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太原市郊农民大力支援城市工业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2-08
第2版()
专栏:

太原市郊农民大力支援城市工业建设
太原市郊区农村在为城市工业建设服务的方针下,三年来既满足了城市建设日益发展的需要,本身又有很大的发展。在太原解放初期,中共郊区委员会并未明确认识郊区农村必须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方针,还是单纯为发展农业而发展农业,农业生产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如城市建设需要麦秸、麦糠,郊区不少农民却在野地里把麦秸、麦糠烧掉了。城市需要高粱杆,郊区农民却用它来沤粪;南堰、古城营等村的一部分土地本来已划为工厂用地,农村工作干部还在那里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在不少地方碰了钉子,领导干部逐渐认识了郊区生产只有为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服务,才有更大的发展前途的道理。因为这样既可增加农民的收入,使他们能够从事农业基本建设,使农业生产获得更大的成就;又能有力地支援城市的基本建设,巩固工农联盟和城乡互助的基础。
为了绿化城市,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太原郊区农村已开始大量植树造林。只一九五二年即在荒山播种五千六百六十一亩,合作造林五百九十三亩,建立了苗圃一百一十二亩,种植一般树木五百亩,植苹果葡萄十三万株。汾河两岸七十里长一百公尺宽的地方,已开始了大规模的防护林带建设,去年已在北部完成了五百八十亩的造林计划。为了供给工厂和农村用水,郊区在水利建设上用的人力物力更大。汾河东西大干渠的建设已开始,现在已完成了第一段的工程。为了保证城市人民有菜吃,郊区农民提出“四季常青”的口号,开始大量种菜。根据一九五二年秋季不完全的统计,郊区共种菜一万五千亩,生产六千八百万斤菜,全部满足了城市的要求。郊区增加了一万八千口猪、一万八千五百只羊、十万九千九百只鸡鸭,并试办了两个养鱼池,今年即能出产二十万斤鲜鱼,进一步满足城市的肉类、蛋类等副食品的需要。三年来太原市郊区大批供给了工业建设和基本建设所用的材料。据初步统计全郊区共组织了十五座砖瓦窑,一百六十三座石灰窑,供给了二千三百五十二万余块砖,四十四万四千块瓦,一亿三千六百四十四万二千斤石灰。为了适应基本建设的需要,郊区发展了运输业。一九五二年全郊区共有二千二百余辆胶皮车和专业运输皮车,为城市建设和基本建设运输了大量的原材料。为了运输方便,郊区大力整修了道路和桥梁,发动民兵保路护路,保证了公路运输的安全。此外,太原郊区还有计划有组织地输送了一万七千个农民转入工厂。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郊区的各项工作都是从支援城市、建设城市出发,直接和间接地服务于工业建设和基本建设的。
郊区农副业生产既然为城市服务,农民的收入就增加了,农民更有力量向土地上投资。因此,三年来太原市郊区的农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五二年农业总产量已超过战前最高年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二。全郊区已组织了二千九百一十个互助组,百分之四十的劳力参加了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城市在新式农具等方面给予农村以极大的支援。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以来,城市已供给了农民一千三百五十余部新式水车,和七寸步犁、喷雾器、打稻机等新式农具。这就大大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和群众的科学思想。郊区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也有了根本改善。在阎匪统治下所造成的广大劳动人民缺衣无食的苦境,早已没有了,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已过着一日三餐、冬有棉、夏有单的丰衣足食的生活。全郊区已有二万七千一百四十四个儿童入了学,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四个成年人入了速成识字班或冬学。
三年来,太原郊区工作的严重缺点,是工作发展不平衡,领导方面存在着一揽子作风,许多干部还有狭隘保守思想,以及少数干部的严重的强迫命令作风。这些缺点和错误必须克服,否则就不能更好地发动农民支援城市建设和基本建设。(张德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