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田成祥创造的地轴水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2-08
第2版()
专栏:

田成祥创造的地轴水车
高如山
山西平遥县曹家堡村小炉铜匠田成祥在去年爱国增产竞赛运动中,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心钻研,把解放式水车改装为地轴水车。用这种水车在河岸上汲取河水,能充分发挥灌溉的效能,把浇地面积增加两倍多。
曹家堡村位于汾河沿岸。以前,这里的农民都是用吊杆斗子从汾河中汲水浇地,一个斗子需要三个人递传,一天只能浇一亩地。在去年的抗旱增产运动中,该村水利代表杜炳生、水利主任孟胜鳌等带头组织了十户农民伙买了两部解放式水车,安装在透河井上浇地。透河井的水位离地面只有五公尺,牲口拉着轻,水车出水效率低,每天还浇不到二亩地。田成祥看到这种情况,就开始研究改造水车的工作。他首先把解放式水车的单管提水改为双管提水,使浇地面积扩大了一倍。应用这种改装的水车虽然能扩大浇地面积,但是还没有解决群众打透河井的困难问题。这里打一个透河井约需二百个工,遇到沙层费工更大,而且有打不成的危险;即便打成了,洪水一涨,引水渠及井台也有被冲坏的可能。田成祥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又进一步作了研究,终于想出了利用地轴转动使水管直接伸入河内提水的办法。他把这个办法告诉村里的干部和群众,当即受到干部和群众的鼓励与支持。村主席刘金山、团支部书记田成亮、水利主任孟胜鳌、水利代表杜炳生等积极地帮助他解决试制水车时缺乏资金的困难。这样,第一部改装成功的地轴水车在去年六月十五日就安装在汾河边上,经过试验,效果很好。这种改装过的水车,由于变速齿轮的作用,出水量大大增加,每天可浇园地七、八亩或旱地五亩多,比用原来水车,增加浇地面积两倍多。现在平遥县曹家堡村已安装了六部这样的水车,其他沿河村庄也安装了十九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对这种水车很重视,已通报全省,要求有条件的地区仿效采用。同时还发给田成祥五十万元奖金,予以奖励。
改装地轴水车需用材料为长十二至十四呎,粗一吋半的地轴一根,变速正齿轮一对,一吋二分的滚珠轴承二套,铜或合金的轴瓦一个和螺丝、木料等一部。根据当地物价计算,每部水车机械部分的改装费用,约需一百万元。改装办法是:把解放式水车的链轮卸下,换上一个大的正齿轮,大齿轮的下面和装在地轴一端的小正齿轮相接触,地轴的另一端则装上水车原来的链轮。在靠近地轴两端的地方,用滚珠轴承两套把它固定在木架上,中间加安一个轴瓦(现在平遥县的地轴水车都没有这种轴瓦,转动时地轴颤动很厉害)。把链轮、水簸箕及水管安装在河边的木支架上,解放式水车的机架安放在土台(和井台一样)中间,地轴在土台的暗沟内(用砖砌的,上面盖木板覆土)旋转,两个齿轮轴中心距离(即水车横轴与地轴的中心距离)为八吋,齿轮的大小比例可根据提水高度来调节。如提水高度为三十呎左右,用两个直径相等的正齿轮,即不变其转速;如提水高度在十五呎左右,用两个直径相差一倍的正齿轮,即获得二比一的变速;如提水高度在十呎左右,用两个直径相差二倍的正齿轮,即获得三比一的变速;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畜力来增加出水量。地轴的两端及中间装轴瓦部位必须加工,全部车光。
田成祥所创造的地轴水车的构造是完全合乎科学原理的。这一创造,不但克服了打透河井的困难,并且把水车的应用范围从打井汲取地下水发展到汲取地面水,使可以利用水车的地域大为扩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水位高低的不同,利用齿轮的变速增加出水量,充分发挥了畜力和水车应有的效能。
在不能应用自然河流灌溉,在没有其他更为进步的提水工具,提水高度不超过三十呎的沿河、湖地区,都可以仿效采用这种水车。在应用这种水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木架要坚固耐潮,否则会发生变形,影响轴线的平直。二、土台不能太小,拉杆不要短于五尺,以减轻牲口的拉力。三、齿轮的转速不要超过前节介绍的范围,以适应牲口的牵引力。四、如河水大涨,水流过急时,要把水管卸下,以免水管被冲弯曲;如河水有淘涮河岸的可能时,应把水车内移。五、出水速度加快时,应把原有的水簸箕加高几寸,以免水流溢出。(附图片)
田成祥和他所创造的地轴水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