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1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宋健
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控制论专家。1931年12月生。山东荣城人。1958年在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1960年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毕业,同年包曼高工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现任国务院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1960年前后他在最优控制系统理论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从70年代开始他从事分布参数控制理论的研究,建立了由偏微分方程描述的受控对象与常微分方程描述的控制器的模型,解决了这类系统的稳定性、点观测、点控制的理论问题。70年代他修订和扩充了钱学森“工程控制论”一书,对我国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80年后他建立了“人口控制论”新学科,对我国人口计划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国防科研方面,他在几个型号导弹控制系统设计和反弹道导弹的方案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谢联辉
生物学部学部委员。植物病理学家。1935年3月生。福建龙岩人。1958年福建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现任该校教授。他系统研究了中国水稻病毒的种类、分布、测报与治理。全世界确认的水稻病毒及类似病害16种,中国占11种,他涉足的有10种,其中由他发现的一种新病毒——水稻簇矮病毒,曾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这一成果不仅有效控制了该病的蔓延,而且推动了植物病毒学和病理学的发展。有关水稻病毒病害测报理论和技术,已由农业部测报总站正式出版,提供全国各专业测报站应用。所报道的水稻齿矮病毒和东格鲁病毒均系中国新纪录。此外,在他主持下还比较全面的研究了中国水仙、甘蔗和福建烟草、番茄等植物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治理,先后发现、报道了病毒的9个中国新纪录和5个中国大陆新记录,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周维善
化学部学部委员。有机化学家。1923年8月生。浙江绍兴人。1949年上海医学院药学系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早期在黄鸣龙教授领导下研究山道年及其类似物的立体化学和甾族化学。甾族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是项目负责人之一。他首先在我国合成光学活性高效口服避孕药18—甲基炔诺酮并投产,获国家计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在我国首先研究油菜甾醇内酯及类似物的合成获得成功,部分产品已供田间试验,并发展了合成方法。测定青蒿素结构并完成全合成,居国际领先,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最近又完成鹰爪甲素全合成。他在我国首先开展昆虫信息素研究,合成棉红铃虫性信息素用于害虫测报防治,效果显著,还测定多种昆虫信息素结构并进行全合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洪孟民
生物学部学部委员。分子遗传学家。1931年1月生。浙江临海人。1953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现任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他在细菌氮代谢及金霉素的生物合成的研究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获中科院一等奖。70年代,他开展细菌耐药性和转座子的研究,指出转座子作为基因载体的生物技术应用,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他应用细菌分子遗传学的基础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成功地研制出能防治仔猪黄痢病K88—K99抗原工程菌,证明具有良好的免疫性,现已为实际应用,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他首次从水稻中克隆了腊质(Wx)基因,目前正进行该基因的组织专一性表达的研究。此外,他试验将玉米可移动因子Ac引入水稻细胞成功。
高为炳
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专家。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生。河南卫辉人。一九四八年西北工学院航空系毕业。一九五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在非线性控制理论方面,首创了“消除中间变量法”,得到了迄今最好的绝对稳定性判据;解决了用谐波平衡法判定含多个非线性元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发明了“谐波线性化D—域法”。在变结构控制中首次提出“趋近律”等新概念,独创了一套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在机器人控制领域,创造了多机器人“主——助”控制策略。首创了多层结构分解和动态递阶控制等新方法,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大系统稳定性及镇定理论,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航天方面,成功解决了大型柔性空间飞行器的状态观测问题,突破了将理论控制方案用于实际的一大难题。他还被聘为国际权威期刊《数学评论》评论员。(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