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难忘真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18
第8版(副刊)
专栏:我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征文

难忘真情
朱晶
电影对人灵魂的影响和人对电影的倾心,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不少电影如过眼烟云,一晃就消逝了,一点儿印象都留不下。
有一些影片挺好看,演员漂亮,造型新颖,故事巧妙,或者场景奇异、打斗精彩……总之会让你耳目一新,看得津津有味,可内心深处那根“弦”,往往拨不动。
僵涩、闹心、低劣的片子也时有所见。观后反觉后悔,常常好一阵子不舒服。
然而,终究还有被激动被震撼的时刻。也许一个片断、个别场面、几组镜头,也许一段情节、若干思绪、整个基调,影片的人物命运或氛围情致令你经久难忘。想一想天云山雪地上拉平板车的冯晴岚吧。蹉跎岁月,她与罗群用五元钱办婚礼,二十年共渡坎坷,正当苦尽甘来,却溘然长逝……眼科女医生陆文婷忍辱负重十八载,人到中年,鞠躬尽瘁,她那从明亮到暗淡的眼神里,叠印着多少中国知识分子前赴后继的身影!在东北一角偏远的山村,那位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中年医生周虹——似乎早已被评论家们所忽略,可我忘不了:当他登上盛开勿忘我花的山坡,送走钟情于他的姑娘雯雯后那盈眶的热泪。当然,众乡亲簇拥着与焦裕禄依依惜别的情景更令人感慨万端,为什么一位普通的县委书记的病竟能使那么多淳朴的农民含悲痛心,为什么?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小学教师王双铃面对烛光的微笑,不同样可歌可泣吗!
不必说这些影片是多高层次的“杰作”。我只觉得它们为当今中国人所迫切需要。这些影片的普通人形象迸射出一种辉煌的美,这是苦难中奋斗的美,这是为人民大众忘我奉献的美,这是真情与赤诚的美。你不能不为之牵心动容,你不能不在难以遏止的或奔涌或苦涩的泪水中得到灵魂的净化!
看过这样影片,对摄制者的谢意油然而生。感谢谁?作为导演,他们未忘使命与追求。作为演员,他们无愧于中国社会主义艺术家的天职。但是,这里我要特别提出:感谢影片的编剧们,感谢一切怀着真诚与良心讴歌社会主义新人的电影作家们。
“从血管里喷出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艺术的真情与胆识从来不可伪饰。实践孕育真知,思想制约情感。置身于不乏消极现象的生活现实,起伏于鱼龙混杂的文化潮流,我喜爱那些用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激励人们的新时期中国电影。我尤其钦佩那些投身于火热改革生活,蕴蓄着高尚创作冲动的剧作家们,因为他们在努力做一件目前很不容易成功的事:以真情发现美!(作者单位:长影《电影文学》杂志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