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从“煤、电、运”看三峡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26
第2版(经济)
专栏:三峡工程论坛

从“煤、电、运”看三峡工程
沈根才
本文作者是电力系统专家,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规划和计划工作,曾主持编制1986—2015年全国电力发展规划。他现任能源部高级咨询委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技术顾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能源及信息专业委员会顾问,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兼职教授。——编者
拟议中的三峡工程,发电效益是很大的,它将装机1768万千瓦,相当于七个24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比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太普水电站(1260万千瓦)还要大。它年发电量840亿千瓦时,其经济效益相当于一个年产四五千万吨的煤矿和两条长800—1000公里的铁路。它主要供电给华中电网(鄂、湘、豫、赣)和华东电网(沪、浙、苏、皖),而华中和华东是我国工农业较发达的地区,又是能源短缺、运煤困难的地区。
三峡工程所需静态投资共为570亿元(1990年价格),在3年准备之后开工,再9年,第一、二台机组发电,以后每年投入四台(每台68万千瓦),第15年全部建成。我国已建的水电站,一般要在建成后六年,发电收入才可抵偿全部静态投资,三峡工程建成后,第二年即可将全部静态投资收回。它的效益之所以高于其他水电站,原因有三:一是坝区地形地质好,大坝坐落在长8公里的厚层花岗岩上,所以,三峡工程发电容量为葛洲坝的 6.5倍,而大坝工程量只为葛洲坝的2.5倍。二是长江水量大。三是离用电地区近。
如果明年开始动手,三峡工程将在2010年建成,届时,全国七大电网(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将互以50万伏高压线联接。三峡工程居中,可进行跨流域调度,充分利用各地雨季前后日期不同,使各地水电站在枯水期少发电,多存水,保持高水位发电,以充分利用水能。据估算,全国各水电站因此而增加的发电量,相当于300—500万千瓦发电出力。
尽管三峡工程发电效益显著,但它毕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电力专家们在再次论证时,起初难下决心。后来全面研究了国家一次能源平衡,特别是华中、华东地区的煤、电、运问题以及我国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才确认三峡工程不建不行,应该尽早上马。

一般来说,要发展国民经济,电力是先行,是基础,电力的发展速度应高于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从历史上看,1952年至1966年的14年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8.53%,发电量年均增18.9%,1966年是不缺电的。“文革”十年,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减至9.43%,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7.13%,自1970年开始缺电,1975年全国缺电500万千瓦。1979年至1986年间,由于计划压低了电力发展速度(“六五”计划发电量年均增3.8%),致使发电量年增率实际降至7.3%,低于工农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10.1%),缺电日益严重。1980年缺电1000万千瓦时,1985年缺电1200万千瓦时,1986年缺电1500万千瓦时。之后,国务院领导要求加快电力装机,情况有所扭转。1991年比1990年发电量增8.9%,国民生产总值增7%(工农业总产值统计数尚未公布)。1991年初仍缺电1900万千瓦时,第四季度后,治理整顿告一段落,华中、华东等电网又开始大量缺电。
根据我国经济的历史经验,电力专家们得出结论:电力发展速度不能低于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至少也要与工农业总产值同步。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工农业总产值20年翻两番的目标,因此,电力至少也要翻两番。1980年全国电力装机约6000万千瓦,到2000年至少应达2.4亿千瓦。1980年全国缺电1000万千瓦时,如按2.4亿千瓦列计划,则2000年将缺电4000万千瓦时。据1987年编制的2015年规划预测,如果解决缺电问题,2000年至少要达2.9亿千瓦,即至少维持年增8.8%的速度。
现在,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已在1987年完成。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将奋斗目标改为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这个任务更重,但1988年也提前二年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任务。今后,如每年保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6%,即可在 2000年达到再翻一番的目标。由于计算方法改变了,用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年增长速度比用工农业总产值计算小2个百分点以上(如1981—1988年的实际统计,八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12.1%,而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为10.1%;1986—1990年五年实际统计,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11%,而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7.8%)。所以,今后若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6%,则工农业总产值年增率将为8%或稍高,而不是像有的人算的那样为6.1%。根据电力发展至少要与工农业总产值同步增长的规律,电力至少应保持年增8%以上。
2000年以后,如到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年均增4.73%),电力至少也要翻一番多,即应达5.8亿千瓦。1990年全国装机已达1.3亿千瓦,未来25年需增装4.5亿千瓦。核电最多只能建3000万千瓦,煤电预计建3—3.1亿千瓦,需年增加燃煤9亿吨,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全面衡量,应力求更多地建设水电,使水电至少建1.1亿至1.2亿千瓦。但是,即使将东部沿海各省、中部各省(包括三峡在内),以及黄河自龙羊峡以下,贵州的乌江等所有5万千瓦及以上的常规水电站全部开发,再加上云南澜沧江上的漫湾、小湾、大朝山、糯扎渡等水电站,也只能凑上9462万千瓦。为此,还必须开发大渡河及雅砻江上的一批大型水电站,并在全国开发1000—15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如果三峡1768万千瓦不予开发,则水电开发总容量难以达到1.1亿千瓦。

是否可以用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办法来解决电力不足问题呢?我认为不可行。因为大量人口已经出生,到18岁以后必须就业。据人口统计,1986—1990年间,有1.32亿人达到18岁,五年来,乡镇企业吸收了9500万人,城市流动人口增加5000万人(其中一部分进入了乡镇企业)。1991—1995年将有1.1亿人到18岁,1996—2000年有9500万人,2001—2005年有1亿人,2006—2010年会有所下降,仍将有8900万人以上达到18岁。按照1952年至1988年33年间城乡劳动生产率平均年增速度推算,又假定城乡劳动者到60岁全部退出劳动岗位,那么,1991—1995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必须年增8.02%;1996—2000年间,必须年增7.24%;2001—2005年间,必须年增7.21%;2006—2010年间,必须年增6.46%。如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必须分别年增6.22%、5.45%、5.42%、4.68%。如果低于这个速度,将有成千万人口失业,这是不能允许的。

我国人口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一次能源平衡越来越紧。预计2015年需要相当于22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届时原油(含天然气)最多只能达3亿吨,原煤如达到年产20亿吨,二者合计折标准煤18.2亿吨。核电最多达到3000万千瓦,年发电相当于4800万吨标煤;水电达1.4—1.5亿千瓦,年发电相当于1.30—1.67亿吨标煤。全部共计19.98—20.35亿吨标煤,尚有近2亿吨缺口。
我国能源主要依靠煤炭,而煤炭又主要集中在晋、陕、蒙西、宁夏这一能源基地。到2000年后,沿海各省以及吉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省均将依靠煤炭基地供煤。从煤炭基地往外运送能源有三种方式,都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
一、用铁路外运煤炭,受铁路建设和山口的制约。1990年基地铁路外运能力为2.21亿吨,实际运2.218亿吨(其中运煤1.75亿吨)。现在已列计划的铁路全部建成后,2000年可达3.56亿吨(其中运煤3亿吨),而2000年基地产煤将达5.4—6.0亿吨,外运将达3.5—4.0亿吨。到2015年,基地产煤10亿吨以上,外运7亿吨。据铁道规划部门提供资料,基地向河北、河南建设铁路,限于山口,最多只能送出5亿吨或稍多。
二、在煤炭基地建电厂向外输电,是节省运力的好办法。但是发电需水,当地水资源缺乏。按规划,2015年要在基地多建2400万千瓦火电,以24条50万伏送电线向东北、京、津、唐、山东、河南送电,但至今有一半以上未能找到水源,因而无法确定厂址。
三、用管道向外输煤4000万吨,这也需要解决水源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解决缺电问题,必需在发展火电、核电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电。兴建三峡工程必不可少。如果不建三峡工程而代之以火电,至少又得增加4000万吨煤炭运量,那将大大超过铁路运力,而且已无山口可建铁路。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