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改革开放顺乎民意——少数民族政协委员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19
第2版(两会新闻)
专栏:

改革开放顺乎民意
——少数民族政协委员一席谈
本报记者 董宏君
三月十八日上午,友谊宾馆的庭园里春意融融。各少数民族的政协委员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改革开放。
七十八岁的藏族委员尊杰·索朗坚村说,改革开放使藏族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他近来年年都来北京开会,感到国家的景象一年比一年好,希望国家的政策不要变。中央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精神顺乎民意。
刚刚从海南、浙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归来的仫佬族委员潘李珍谈兴很浓。她说:“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落后,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我们去的海南一个叫温村的地方,原来缺水,现在正在兴建水库,以便种植有药用价值的槟榔。一个槟榔可以卖二元钱,一棵树能长五百至六百个。如果每家平均能种上十多棵,我想,温村黎族群众的日子就会变样了!再有就是种橡胶,这活儿必须得有技术。少数民族地区一定要加强培训熟悉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战略眼光的中等实用技术人才。”
去年“两会”期间曾就稀土工业、稀土高科技研究开发建设问题提过提案的蒙古族委员乌力更,今年准备就牧业现代化问题提出提案。他愉快地对记者说,对于去年的提案,国家科委很重视。现在,包头市已被列为稀土高科技研究基地,各项工作正在进行。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近年来发展很快。去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和几位副总理都到那里考察过。朝鲜族委员金泰甲告诉记者,这次大会上,他将就边贸问题提出提案。
土家族委员严天华的一番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作为少数民族政协委员,要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些。我们的责任重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