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鲁迅谈称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26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鲁迅谈称呼
看《鲁迅书简》及《两地书》,抬头多称以“先生”、“君”、“兄”之类。鲁迅之于对方称呼,向不穷究,含糊敷衍过去即罢。这很符合中国民俗国情。一般年高者、学富者、崇敬者,可谓先生;道相似者,不客气之朋友,泛友;后辈,可称“君”、“兄”。倘若推敲穷凿,则反不好。有一次鲁迅给萧军信中涉及到其夫人处,顺便称之为“悄女士”,结果被提出“异议”。鲁迅后来答之曰:“对于女性的称呼更没有适当的,悄女士在提出抗议,但叫我怎么写呢?悄婶子,悄姊妹,悄侄女……都并不好,所以我想,还是夫人太太,或女士先生罢。”顺其习惯,因其自然,称什么呼什么悉由尊便好了。
鲁迅与夫人许广平的称呼多为“兄”,这很引起广平及读者的不解。广平曾在复信中描述了她的心理活动:“……我值得敢当为
‘兄’么?不,不……不曰‘同学’,不曰
‘弟子’而曰‘兄’,莫非也就是游戏么?”其实,鲁迅悉有依据,《辞海》解释道:“称兄者,朋友相互间的尊称也。”朋友师生之间,不论年龄,无分性别,盖以“兄弟”相称,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习惯,并非真含有“老哥”的意思。
(一月一日《扬子晚报》苏连硕文 曹鑫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