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西南五十铃——西南三省两市军工地方企业大联合、集各自优势为大优势的产儿。他们响亮地宣告:我们要打团体冠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28
第2版(经济)
专栏:

西南五十铃——西南三省两市军工地方企业大联合、集各自优势为大优势的产儿。他们响亮地宣告:
我们要打团体冠军
本报记者 林钢
这是改革大潮中的产物:由云、贵、川三省和渝、蓉两市的军工和地方企业,联合起来制造一种轻型汽车——“西南五十铃”。
这个联合,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军民结合,总投资达12.26亿元。能搞好吗?一时议论纷纷。
一个大厂,制造一个总成
联合,就要搞专业化;大联合,要实行高度专业化。“西南五十铃”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大三线的军工企业,是藏龙卧虎之地。其设备之精良,技术力量之雄厚,是目前还比较落后的汽车工业所无法望其项背的。在总投资中有7亿元主要是利用军工闲置的固定设备和场地,这是极大的节约。
“我们的优势是,由一个大厂(其中不少是万人大厂)集中精锐力量干一个总成。”西南汽车联营工业公司总经理施德祥多次向记者介绍了这一优势。
自从国家1989年11月批准开工起,项目进展很快。短短两年时间,轻型车七大总成中,方向机、车架、前桥、后桥、变速箱,都已经完成国产化试制,进行了技术鉴定,开始批量供货。曲靖、遵义、成都、重庆4个总装厂,俱已形成1—1.5万辆装车能力;二次配套件厂150多家,也已形成配套网络。
高度专业化引出了这样的“新趋势”:你需要我,我离不开你,增强了企业间的凝聚力。他们投资960万美元从日本引进了国内目前最先进、最完备的五十铃车身制造装备,这将使他们的产品处在绝对优势的地位。建成后,产量达到6.6万台。
西南五十铃的建设者们日益意识到:“得益于联合,受贻害于分散”。所以,公司董事长杨长春响亮地宣告:“我们要打团体冠军!”
第一批车,国产化率41%
1990年12月27日,第一辆“西南五十铃”在遵义诞生。国产化率为41%。引进汽车项目,起步就有那么高的自制率,这是专业化的威力。经过2500公里道路试验和严格检测,专家们的结论是:主要性能达到原车水平,部分指标超过原车水平。试车一次成功。
去年9月,第一批“西南五十铃”600辆投放市场,立即被抢售一空。市场反馈良好。我在西南时,第二批1200辆正在组装,用户竞相愿以“先付钱,后提货”的方式预购。有人说,这是军工企业干汽车的一次集中亮相。
军工企业中能工巧匠万千,从上到下质量意识强烈。周恩来总理关于“万无一失”的教导,至今代代相传。西南公司严格执行了“以零部件质量保证总成质量,以总成质量保证整车质量”的方针。
无论是总装厂、总成制造厂和所有的零部件配套厂,都必须严格按“法定图纸”和工艺要求组织生产。施德祥说这将确保每辆“西南五十铃”都达到原车设计水平。
呼唤有效的管理
大联合把分散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聚集起来,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优势。但在中国搞这样的大联合,任务是艰巨的。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要维护,离散之情至今其阴影尚未全消。然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有困难要多方想办法解决。
十几个企业同时异地改造,工程不能同步,尤其是发动机总成建设工期滞后,一度拖了整个项目的后腿。经过协调,现已决定由成发和成都市地方企业联合制造。去年一年,航空航天部长林宗棠曾三下成都调查落实。国家计委也追加了贷款额度。我们看到1.2万平方米的主厂房已经矗立起来,班产5000台的过渡生产线正在试装首批发动机,职工生产热情高涨,保证要追回失去的时间,按期建成竣工。
一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是“车架事件”。重庆汽车厂按规划最早制造出了车架总成,质量是第一流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重庆汽车厂没能按合同规定供货。缺了车架,装不成车。而数百辆车装不出去,积压资金数以百万计。“逼上梁山”,其余三家总装厂都自己干起车架来。
“车架事件”发出了一个信号:作为松散联合体的西南联营公司,行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随着项目由筹备建设阶段转向生产出车时期,逐步向经济实体过渡。现代化大生产需要权威的指挥系统,实施有效的管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