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认认真真治学 兢兢业业奉献 中国科学报开展科学道德讨论反响强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29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认认真真治学 兢兢业业奉献
中国科学报开展科学道德讨论反响强烈
本报讯 去年10月以来,《中国科学报》开展“科学道德”的讨论,在科技、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科技界科学道德的建设。
这次讨论是中国科学报从1991年10月25日发表邹承鲁等14位学部委员撰写的《再论科学道德问题》开始的。讨论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很多读者就目前我国科技界存在的一些违反科学道德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消除这些现象的措施及对策等问题,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意见或建议。
在讨论中,读者意见比较多的是关于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价和宣传问题。他们认为,按照国家规定对科研成果进行严肃的鉴定是应该的,但是,目前鉴定会有些过多过滥,使主管部门应接不暇、技术专家疲于奔命。有些鉴定会流于形式;有些不实事求是的成果鉴定助长了弄虚作假的恶劣作风,腐蚀了科技队伍,也给工农业造成了直接损失;还有一部分实用性强的成果水分太大,难以在生产上应用。有的读者指出,新闻媒介对成果的宣传要掌握分寸,实事求是地进行报道。
发表科研论文时应如何署名,是这次讨论中的另一主题。共同的看法是,科学研究论文的作者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论文中所报道的结果和论点承担责任。只有对一篇科学论文从选题、设计、具体实验等全过程都有所了解,并确实对其中一个或几个具体环节做出贡献的,才能当之无愧地在论文上署上作者之名。以上两条缺一不可。只具备后者,可以由作者在文末致谢,但通常不宜作为作者之一,因为他无法对论文负责。但是在论文的署名顺序上,大家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可以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有时也可以是整个工作的主要设计者,或系列论文的主要负责者,通常称为资深作者。论文署名,首先是责任,其次才是荣誉。为了论文较易发表,或发表后较易引起同行注意,不经同意,任意署上某一知名科学家的名字,或不论自己是否做过贡献而强行列名,都是不符合科学道德的。
另一种意见建议采用国际上某些通行的规范,更民主、更科学。认为许多人在一起工作,要想排好每个人的贡献大小并不那么容易,很难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定量分析。论文的署名应以姓氏笔画为序,或按阿拉伯字母(包括汉语拼音)排序为好。然而,排名次必竟是形式上的排列,比排名次更重要的应是思想上的共识:友谊、合作、团结。
参加讨论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我国科技界的风气基本上是好的,违反科学道德的现象是极个别的,但其危害很大。他们希望全社会要把科学道德问题作为科技界的大事来抓。特别是对年轻人,要早抓。从大学开始,就让他们受到好的科学道德风气的感染,对他们进行科学道德规范的教育,潜移默化,使他们一接触到违反科学道德的问题就能发觉、就能感觉到这样做不对。只有如此,科学道德风气才会一年比一年好,并最终得到解决。
大家在讨论中还指出,14位学部委员提出的科学道德问题,应引起国家领导的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了迅速纠正科学界的不正之风,净化科学氛围,他们建议首先在高知识阶层中开展科学道德的自我教育活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尽快建立中国高知识阶层人才知识网络库,可分中央库、地方库、单位库,库库相通,便于掌握信息和动态,也便于考核每个人。应立即着手制定《科学道德规范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如同中学生守则一样,每人一份在手,经常监督检查。对严重违反科学道德规范的人,一经查出,应严肃处理。为此国家应成立相应的科学道德监察机构,专门负责处理涉及科学道德方面的人和事。
大家觉得,科学界的人文化素质高,自我修养好,自我控制能力强。只要大家都本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行事,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对这场讨论给予充分的肯定。(李存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