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中国学者的追求——记湖南医科大学归国学者周宏灏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29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学者的追求
——记湖南医科大学归国学者周宏灏教授
新华社记者 徐仁杰
丰厚的任职聘请没有留住他,优裕的生活条件没有留住他,他在那里担任临床药理研究员5年的范德比尔特大学没能留住他。这样,校方留给他一把座椅:“周先生,这里将永远有您的位置!”
52岁的周宏灏因其对“人体药物反应中的人种差异”开创性的研究,成为该领域国际权威。
1986年周宏灏出访美国,担任范德比尔特大学临床药理研究员。3年后,他富有开创意义的研究成果——“不同人种对药物存在着反应上的差异”——在世界医学界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这一科学论断很快在国际医学界、制药公司引起震动。世界遗传药理学始祖、加拿大的卡洛教授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撰写的社论指出:“周的研究成果带动了一些基础医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应制定相应的原则,用来指导新药研制过程中的人种问题!”美国、香港等地十几家新闻报刊撰文并登载周宏灏的照片,盛赞这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对传统医学的巨大突破。
研究成果发表后,周宏灏陆续应邀在十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经常出现在美国一些大学或制药公司的讲台。有两家制药公司提出以10万美金的年薪聘他为高级职员。
这个时候,他心系的是东方故园。他是以中国人与西方人作对比开始对药物反应中的人种差异进行研究的。现在理论成果出来了,下一步则是要尽快运用到临床中去。尽管签证上的时间还有两三年,但他却早就在考虑回国的事了。
正在这个时候,周宏灏接待了来美考察的湖南医科大学罗嘉典校长。虽然罗校长并未跟他谈及回国的事,但他的心却似乎随着罗校长的身影飞回了祖国。
去年9月,周宏灏终于率全家踏上归途。湖南医科大学盛情欢迎他,尽量为这位荣归祖国的学者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研究条件。校方还任命周宏灏为药理学教研室主任。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新药审评会上,卫生部请来周宏灏参与评审,并请他为与会专家作报告。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进一步丰富世界医学宝库的同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贡献给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他回国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带领一批科研人员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药物反应差异进行系统研究,要让每一位中国人享用更科学的药物治疗。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