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农村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29
第5版(理论)
专栏: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农村经济
中共四川省三台县委书记 李明顺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农业总产值跨入了全国前100个县的行列;1991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都在一成以上。1989年和1991年相继被四川省科委和国家科委列为星火计划“丘陵地区综合技术开发”试点县。在科技兴农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抓机遇,立足县情制定科技兴农发展战略。三台县地处丘陵地区,人口众多,耕地有限。加之地处内陆,在发展途径上既无条件依靠地理优势搞“外向型”经济,又无大城市作依托搞“城郊型”经济,也无地下矿藏可供开发搞“资源型”经济。但是,我县有可耕地132万亩,农业基础较好,农副产品也比较丰富。显然,振兴我县农村经济,必须在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上大做文章。我们坚信,科学技术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强大推动力,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综合开发的路子。为此,我们抓住1989年省科委“丘陵地区综合技术开发试点县”项目在全省招标的机遇,按照“运用综合技术,进行综合开发,获取综合效益”的要求,提出论证报告,通过答辩,一举中标。第2个机遇是国家科委决定“八五”期间在全国抓100个区域开发和支柱产业的重点项目,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工业,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我县又被列为试点县。
机遇固然难得,战略更为重要。我们立足县情,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依靠科教,加强农业,倾斜工业,繁荣商业,城乡一体,综合开发,建设小康,实现两化”的总体战略,作出了具体规划,组织实施:强化农业这一个基础,抓好资源开发,特别开发潜力较大的技术综合开发点;在抓好农业的基础上,搞好三个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丝绸、食品、机械、化工、编织等支柱产业,有力地推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抓领导,各级班子齐上阵。科技兴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我们一是对科技兴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县级五大班子进行决策,制定实施方案,蹲点各抓一个综合开发项目或一个支柱产业,做出榜样。二是县区乡都建立了科技开发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充分发挥了农村各级党组织在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实行行政、技术、物资三配套,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农户三结合的办法,按开发项目组建了有300多科技人员参与的七大农业技术承包集团。现在,它已成了我县农业科技开发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完成了星火科技项目24个,获得经济效益3亿多元。四是我们要求全县干部“围绕经济转,打好总体战,城乡一盘棋,科技一线穿”,在全县形成了上下同念科技兴农“一本经”,各行各业同唱发展农村经济“一台戏”,齐心合力搞好农业科技开发的良好局面。
抓管理、抓服务,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和推广体系。把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通过攻关、示范、推广等中介,这就需要进行科学管理、组织强有力的科技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的做法,一是建立科技管理体系。全县各级配备了科技“四长”(科技副县长、副区长、副乡长、副村长);提高企业科技素质,开展科技达标活动。二是建立科技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为此,我们实行农、科、教统筹,全方位培训农业科技人才。两年来共培训农民技术员1.5万人次,普训农民52万人次。三是建立科技推广体系。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途径,向群众传播科技知识,并充分发挥示范乡、示范社、示范户、示范骨干企业在科技推广中的引导作用。全县共普及96项先进实用技术,主要农作物90%以上实现了模式化栽培,复种指数提高了9个百分点;四是建立科技服务体系。以农、林等部门为龙头,以乡为纽带,建立起“七站两会一院一队”(如农技站、农经站、林业站、畜牧站、蚕桑站、水电管理站,技术学会、专业协会,庄稼医院,机防植保队),各村建立了经济技术综合服务站,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进一步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全县农业合作社中,有90%以上实行了统一良种供应和农田基建等,较好地解决了村社服务断层的问题。
抓人才,发挥科技人员在技术进步中的骨干作用。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人才是关键。为建设一支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能为农业科技开发献身的科技人员队伍,我们立足本县,面向全国,在充分发挥全县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同时,重点抓了科技人员的引进。我们制定了引进科技人员鼓励政策和重点开发区的优惠政策。3年来,我们共吸引了240多名专家来我县搞科技开发,他们带着技术和科研项目,在科技兴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全县水稻玉米杂交良种推广面积已达90%。去年,国家举办“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我县选送的18个产品和项目全部获奖,其中金奖4枚,银奖6枚。这些都是县内外科技人员合作创造的丰硕成果。
抓投入,广辟资金来源。投入是科技兴农的物质保证。我们坚持挤出必要的资金,同时广辟资金来源和渠道,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一是县财政定额投入科技引导资金。三年来共投入700多万元,专项用于星火计划和科技兴农项目。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下达科技开发项目,获得项目资金。仅去年就争取到国家级项目3个,省级项目6个。三是把实施星火计划与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动员社会、企业、个人广泛筹集闲散资金。区、乡财政每年以超收分成的60%用于农村科技开发,企业普遍建立了科技开发基金。四是通过银行部门对企业和专业户适时提供贷款资金。全县已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三位一体的投入机制,有力推进科技兴农发展的进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