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艺术实践的宝贵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1-30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艺术实践的宝贵经验
柳城
在总结回顾1991年中国电影的创作时,影界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继建国10周年中国电影出现的第一次高潮之后,1991年形成了又一个高潮。这次高潮是以
《焦裕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开天辟地》、《大决战》、《周恩来》等一批优秀影片的创作为标志的。
这批影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轰动,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重新唤起了他们看电影的热情。这批影片的发行情况普遍看好,《焦裕禄》发行拷贝 500多个,创建国以来最高纪录;《周恩来》(上、下集)发行拷贝达1000个,再次引起轰动。
这批影片的创作,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电影的面貌,在广大观众心目中树立起了中国电影的崭新形象。观众为之一喜,电影界为之一振。
这批影片的创作确立并标志出中国电影创作的方向和主流。
这并不是说,今后每年我们都要大面积地收获这类题材的影片,而是说,拍摄这类影片所取得的重要经验,从创作思想到艺术成就体现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的方向和道路;通过这批影片的实践,具体体现了对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贯彻;再一次证明了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统一”和“三性结合”的要求对创作实践的指导作用。
这批影片为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电影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在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方面,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处理历史题材,实事求是地表现历史人物,如《大决战》(第一部)中关于林彪形象的塑造以及其他领袖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
第二,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处理题材,反映现实,表现历史。比如正确地处理政党、领袖与人民的关系;正确地处理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处理真实的历史形象和艺术典型的关系等等。
从这批影片的创作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的创作队伍,是非常可以信赖的。
在新时期1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广大创作人员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长足的进步。较为显著的是,一批中青年导演的崛起,在过去的10年里,他们或崭露头角,或小有成就。到1991年的创作中,已充分展示出他们在把握影片的思想内涵、人物性格、艺术风格等方面,手法的纯熟和功力的深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