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件大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7
第5版(理论)
专栏:

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件大事
河南省宋河酒厂厂长 刘景礼
前些时,我学习了中央工作会议的公报和江泽民同志、李鹏同志的讲话,收获很大,对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认识更深刻了。
过去,我们这些在国营大中型企业工作的人,对搞好企业是重视的,但一般是立足于本企业的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认识比较多;从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从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就显得很不足。所以,办事,想问题,眼界就不那么开阔。中央工作会议公报和江泽民、李鹏同志的讲话,都强调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它涉及经济全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这是非常对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国营大中型企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从总体上说,还是基于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这些年,其它经济成分也有很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补充作用。但是,这些经济成分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发展,也是依靠国营大中型企业作为基础。很明显的道理,就是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信息等基础工业,绝大多数都是国家投资兴办国营大中型企业开发的。这些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工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从全国的情况看是这样,从一个地方的情况看也是这样。我们宋河酒厂属河南省周口地区鹿邑县,是大型国营企业。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宋河酒厂的蓬勃发展,其地位和作用,显得特别重要。1980年以前,宋河酒厂还是一个不足200人的小型企业,1980年以来,特别是1987年以后四、五年时间,宋河酒厂发展成一个大型企业,1990年职工达2500多人,拥有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产值由300多万元,增加到3315万元(1980年不变价),利税由200万元上升到5000万元,累计上交国家8028万元。它不仅在鹿邑县占绝对优势,就是在周口地区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一个厂的利税,相当于当地乡镇企业的10倍。这也说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所有这些情况,既说明国营大中型企业地位的重要,也说明我们这些在国营大中型企业工作的人责任重大。我们应当站在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百折不挠地把国营大中型企业进一步搞好。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一点,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了12条措施。但是,从我们国营大中型企业自身来说,要特别注意眼睛向内,自立自强,这是至关紧要的,也是中央对我们的要求,也可以说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样的外部条件,同样类型的企业,经营状况可以有很大的不同,说明眼睛向内,自立自强非常重要。我们宋河酒厂这几年,在全国酒厂多如牛毛,酒类市场疲软的形势下,却获得巨大的发展,1988年曲酒产量突破5000吨,1991年突破万吨;上交税利1988年突破1000万元,1990年突破2000万元,1991年达25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983年突破1000万,1988年增至2500万元,1990年超过6000万元。若问我厂为什么能获如此巨大的发展,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自立自强。
所谓自立自强,首先是要有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克服短期行为,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其次要眼睛向内,狠下内功,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潜力,向管理求发展。近几年,我们厂实行的一套管理方法,可以概括为“优”、“核”、“利”三个字,用经济管理术语,也可以叫“创优、分核、联利”网络管理法。创优,就是创优质名牌产品;分核,就是全面核算,分级核算;联利,就是真正实行工资奖金和效益挂钩。创优是核心,分核是手段,联利是动力。这三个方面结合好了,企业就会有活力,有效益,有发展。
我深深感到,企业要搞好,所谓国营大中型企业有活力,说其天,道其地,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有优质名牌产品。所谓企业有竞争力,最终还是它的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如果你的产品不适销对路,生产出来卖不出去,不用说得不到发展,维持生存也困难。我们曲酒行业这个问题更突出,全国有成千上万家酒厂,每年生产的曲酒达500多万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追求产量,肯定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厂的发展,也不是没有抓产量,产量的增长也是相当大的。但我们的着眼点是抓质量,抓名牌产品。鹿邑县枣集镇是老子李聃的故乡,酿酒始于春秋,盛于隋唐,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502年,孔子问礼于老聃,曾酒醉枣集,留下“惟酒无量,不及乱”的箴言。公元743年,唐玄宗亲临鹿邑“老子太庙”谒祭祖先,即用枣集佳酿,时称“皇封祭酒”。本着这段历史,我们下大力气,致力创造名酒。经过艰苦努力,我厂主导产品“宋河粮液”几年四度夺魁:1982年获省优产品,1984年获部优产品,1988年获国家金奖,1991年获国际金奖。“宋河粮液”的产量,1990年比1986年增加13倍,实现利税翻了4番。我们厂的生产工艺管理是紧紧围绕创优进行的,我们厂的经济管理是紧紧围绕创优进行的,我们厂的内部改革是紧紧围绕创优开展的,我们厂生产规模的扩大也是立足于创优的。上水平、上等级,这是我们扩大再生产的原则和前提。质量、等级,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这一条,越是扩大规模,销售越加困难,包袱越背越重,自然是难以走出困境,更不用说发展了。
要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单抓一个方面不行,只说某一条经验也不行,必须抓综合管理。我们厂的“硬化管理”,讲的就是综合管理,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抓,抓就要抓紧,要有严格的要求,要真正落实,过得硬。过去,我们厂不是没有抓管理,也不是没有规章制度,问题是规章不是从本厂实际出发,不是从本厂目标出发,不那么科学,不那么配套,特别是不那么过硬。形同虚设,有章不循,这怎么行。对于一个厂子,尽管只有某一方面不过硬,也会影响产量,影响信誉,影响创优。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体会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一个团结、求实、拚搏、奋进的相对稳定的领导班子。这里除了领导班子本身的素质以外,重要的是企业党委和厂长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二是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主要是三条,一条是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发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条是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和业务素质;一条是深化工资改革,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彻底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分配办法,把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同工资奖励联系起来。三是以技术进步为先导,围绕“宋河粮液”这个名牌,进行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艺,一环扣一环,在提高工艺水平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在扩大规模中狠抓技改。只有这样,才能上水平,上等级,才有后劲。再就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围绕增产创优进行。正确的政治方向,活跃的职工生活,发展的企业文化,都是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也是万万小看不得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