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助你走向富裕——金盾出版社图书走俏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2
第1版(要闻)
专栏:

助你走向富裕
——金盾出版社图书走俏调查
本报记者 周庆
每天,寄至北京复兴路22号南门的读者来信,数以百计,农民来信最多;
每天,这里收到的书店购书金额达5万元以上,电脑打出的订书目录往往有1米长;
每天,这里要向铁路、邮局发运5万册书,其中有400册为读者个人购书……致富必从勤劳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从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从天山脚下到东海之滨,当亿万群众向贫困和愚昧宣战的时候,他们与出版实用科技书籍的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出版社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本书救了全村的鸡和鸭
“我代表全村人向你们致谢,感谢贵社出版的《鸡鸭鹅病防治》一书救了我们全村的鸡和鸭”。
这封来自安徽省宣城县建国乡管塘村的信,是村民张成忠代表全村人写的。这个村的一家养鸭户,外地放鸭回来,鸭子一天死好几只,不知是什么病,眼看200只鸭子死去一半,仍束手无策。鸭病殃及鸡群,西家传染东家,全村的鸡鸭面临传染病的威胁,家家都发愁。
张成忠的信描写了这场“鸡鸭危机”的戏剧性结果:
“就在大家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村支书给我送来了你们出版的《鸡鸭鹅病防治》这本书。经过我和村里几个青年认真阅读查找,弄清了鸡鸭患的是‘禽霍乱’。大家按照书上介绍的治疗方法,给鸡鸭灌服了土霉素和磺胺,避免了一场灾难。这时,村里人们争相传阅这本书,特别是那些养鸭专业户,更是爱不释手。”
1989年9月,河南省尉氏县农村一位高考落榜青年给金盾出版社来信,求购《苹果园病虫害综合治理》。两年之后,这位青年又寄来一封信:“我承包80多棵苹果树,在管理上得益于这本书。1990年收入3000多元,1991年收入6000多元。抚今追昔,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四川省资阳县有一位中学生叫刘永生,一个偶然的机会,借到一本金盾出版社出版的《鸡饲料配方500例》,阅后激动了一夜,决心邮购此书。但听人说邮购可能受骗,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抵挡不住书的诱惑,平生第一次向出版社寄钱买书。20多天后,刘永生收到了自己想要的书。他说:“我欣喜若狂,一晚上把它读完了。我家正好喂了200来只鸡和100来只鸭,照书上的方法试验,效果棒极了,父母也不得不相信知识的力量。这也许是我一生的转折点。”
金盾出版社的书,不仅获得了普通读者的信任,也征服了一些“特殊读者”。
武汉郊区有一位农民叫吴三,此人是种植、养殖专业户,湖北省科技示范户,武汉市星火计划获奖者。他订有数十种农业报刊,每周要跑几次大书店,是个农业科技书迷。他选书十分挑剔。先看出版社,谁个优、谁个劣,他心里有底;再看编写、出版年月、确定是否新书;三看作者及作者单位,要掂掂你的分量;最后翻阅内容,判定是否货真价实。一些内容老掉了牙、东拼西凑的书,一本本被他翻出了老底,扔在了一边。且听他对金盾出版社的评价:“我把各社出版的书用于生产上,比较其适用性,贵社要得冠军了,贵社书中有新技术、新品种、最适用的科技成果,读了可以出效益。而且出书速度也快,到读者手里不超过一年。我已收藏你社科技图书30多种。”末了,吴三说:“你们的书有个别印刷不清之处,在装订上能否改铁钉为线装?”
读者是出版社的“上帝”。当“上帝”用成千上万双眼睛来反复审视你的礼物时,你要用十二分的小心避免疏漏。
金盾出版社出书,先把编校关。一校3人看,三校9人看,最后再加一次点校。书稿下了排印车间,有专管编辑盯着,称为“驻厂员”。书印出来后,每一本的版权页上都注明:“如有缺页、倒页、脱页者,本社发行部负责调换”。凡邮寄后收不到书的,管查;查无下落的,管补。1990年,金盾出版社为各地书店补寄书1.76万册,为个人补寄书174册。1991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42万册和292册。全年给读者回信1.37万件。
书客关山万里行
1991年夏天。金盾出版社储运部王强,一手提书箱,一手提行李,来到沈阳市新华书店。业务科长王惠丽忙迎上去。看看年逾花甲的王强,心疼地说:“看你满头大汗,手里提着书来征求意见,我都要掉眼泪了。”
为扩大发行,满足读者需求,这个社每年都要派出大批人员到基层听取意见、收集信息,让书店看样订书。1991年,共出动102人次,调查了全国28个省、市、区的795个县。几年来,我国北边的漠河县、南端的三亚市、东边的舟山定海以及西北的乌鲁木齐,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调查过的县市占全国县市总数的2/3。
1991年冬天,发行部的一位同志来到灾后的淮北。书店的同志看他下了火车赶汽车,一路晓行夜宿,十分辛苦,便合计给他买双结实的鞋穿。他推不掉,回北京后付了鞋钱。
刘家驹提着大包小包在湖北省仙桃市推销图书、调查研究,竟遇歹徒,身上被刺了三刀。新闻出版署的一位领导同志听说后问道:“受伤的是金盾出版社的同志吧?”人家告诉他:你猜得一点不错。一年将尽日,万里未归人。1991年春节快到了,出版社的胡愉、杨嘉陵、赵怀玉、梁本初、袁方廷……仍然人在旅途,直到春节前两天,才返回北京。
大量的、不间断的调查研究,使编辑部信息灵敏,预测准确,服务工作能做到书店职工和读者的心坎儿上,从而赢得了信誉。
山东省有个优质蔬菜供应基地——寿光县,为南北蔬菜集散地,也是科技和实用技术图书的好市场。去年,当地销售的8种畅销书,就有金盾出版社的6种。这个县还专门为金盾召开图书订货会,邀请周围十几个县的新华书店参加。寿光的常务副县长赶到会上讲话,感谢金盾对当地科技兴农所做的贡献。这个会上,各书店订货额达20多万元。
金盾出版社的宗旨是:书店不分大小,订数不管多少,路途不管远近,一律热情服务。
1991年,出版社为北京市、郊书店送书126万册,出车478次;为天津、石家庄地区送书82万册,出车82次。一年到头每天都有一至两辆车在送书途中。7月11日,京郊顺义县新华书店来电话说养鱼培训班要100本《池塘养鱼》、12日书就送到书店。新疆一家书店来信订《内科手册》一本,出版社也及时给邮去。凭着这种真诚的服务,出版社已与全国3000家书店建立了联系,其中1300家开展了金盾版新书试销业务。
虑于民也深 谋其始也精
近年来,图书出版品种激增,而平均印数下降,这已成了出版社最头疼的问题。
金盾出版社是个例外。成立8年来,出版新书390种,平均每种印数是14.3万册。1991年出新版、重版图书252种,平均每种印数为8.2万多册。几年来,该社发行100万册以上的书有8种,10万册以上的有162种。
许多出版社害怕图书压库,只按征订数开机,不敢多印。金盾出版社却以常备书丰富著称。一位图书发行所的领导人说,在北京,书店随时要书就能给书的,只有金盾一家。新华书店总店科技发行所为金盾出版社立了一本帐,凡有要购该社图书的,都记下,到时保证发货。金盾供书快,是因为出书快。1991年中国大陆图书出版周期平均超过100天,金盾只要52天。
金盾出版社的图书,绝大多数是实用科技书籍。
1992年春节前夕,社长兼总编辑谢德元接受记者采访时,掰着手指头历数金盾版图书的品种: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卫生、养生保健、汽车驾驶与维修、化工产品制造、服装设计与裁剪、绒线编织、食品烹调……书目之丰、品类之细,让人不禁联想到中国农村城镇千千万万个家庭生机勃勃的生产经营,怎样从盲目走向科学。有些书目之偏、之俏,使人不由得不惊叹编辑们的良苦用心。如人们都体会到了如今水果市场的繁荣却并不一定知道为指导果农科学种树,金盾竟出版了多少介绍柑桔、龙眼、枇杷、荔枝、香蕉、菠萝、苹果、葡萄、草莓、梅、李、梨、桃的优质丰产栽培方法书籍;人们都体会到了禽类食品的种类日渐增多,却不知养鹌鹑、鹧鸪、珍珠鸡也有金盾出版的书籍可考。难怪湖北英山县蚕农要学技术,1991年4月向金盾出版社求购养蚕栽桑的书,果然购得1000册,1992年再要1000册,又得到满足;难怪山西省发行界举办发行知识竞争,竟有一道题问金盾出版社的书为什么在山西走俏?有人答道:物美价廉,发书快,实用性强。这不啻为金盾出版社的书籍何以畅销作了一个中肯的回答。
确保每一本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要选题好、作者有水平,有专家审定把关,这些一般出版社都想得到,金盾出版社的功夫下得更大,出版家用电器问答,竟找到北京翠微路商场电器维修人员征求意见,果然提出不少问题;出版《现代服装裁剪》,编辑访问北京羊坊店、崇文区的读者,调查他们照书上的方法能否做出自己喜爱的衣服。每出一本书,编辑都要尽量使读者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谢德元说,去年我社出书2088万册,如果不讲科学、实用,心里没有读者,将是个大灾难。当然,功夫下到了,读者和出版界自会有定评。1991年,该社有26种书在全国性图书评奖中获奖。有30种书,先后被中国书刊发行协会和全国性的新闻出版报刊列为畅销书。许多书在海外同样受到欢迎。1991年8月,该社34种2050册图书送香港参加国际书展,销售一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