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和车分不开的企业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3
第2版(经济)
专栏:

和车分不开的企业家
纪希晨 邓锦良
全国劳动模范吴炯声成长的每一步都和车分不开。
当生产队长手推木轮小车,参军当兵赶四轮马车,当炮兵营长经营炮车。
1980年转业后,他汗流浃背,站在深圳车站的草棚下,靠6万元资金,办起中外合资小汽车出租公司,指挥13辆小汽车……
吴炯声现在是拥有一亿元固定资产的深圳西湖企业发展公司的总经理。这个工交贸三结合的跨行业集团,1990年产值一亿元,经营着500辆出租汽车、8家工厂、20间商场、两家酒楼、宾馆、一个新闻图片社、两幢工业大厦和占地10万平方米的工业村。还把经营范围扩大到了香港、澳大利亚。
有同志说,这个企业所以能迅速壮大,跟这位昔日的炮兵营长“善于瞄准”分不开。由于坚持做到每一投资新项目都经过充分咨询和集体讨论,“瞄准了再开炮”,办一个成一个,“雪球”越滚越大。
有天,吴炯声看到内地不少单位,千里迢迢用大卡车将进口汽车运到深圳修理。他立即进行市场调查,办起8个经营汽车配件的商场,并在深圳举办全国进口汽车配件国产化会议,一次订货355万元。接着,他又投资1200万元,引进先进设备,办起西湖汽车翻新厂,把用户破旧的小轿车翻修一新,盈利增加5倍。1983年春,农村承包责任制热潮兴起了。当过生产队长的吴炯声想,我们公司的100台出租车,为什么不可以承包给职工个人经营呢?
不料,这件事却遭到吃惯大锅饭的人的反对。有的司机说:“如果承包,我们就躺倒不干了。”
承包方案公布的清晨,一辆小轿车,横堵住公司车场的出口,所有的车出不去了,公司乱成一片。吴炯声果断宣布:“停车一天开会。”
风波很快平息了。全部车辆实行了个人承包,公司和个人效益普遍提高一两倍。那位原先堵车反对承包的司机,如今是管理几十辆车子的队长。
吴炯声把承包制普遍推广到所属30多个企业。每个单位承包时都向公司预交风险保险金。公司用这笔预交的600多万元风险金,既保证了企业稳定持续地发展,又提供了投资新项目的资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