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节奏·效率·机遇——羊城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3
第4版(要闻)
专栏:

节奏·效率·机遇
——羊城掠影
本报记者 孟晓云
一到广州,生活节奏就不由得加快了。
羊城是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高架桥纵横,车流奔腾不息,路人行色匆匆,仿佛前面有无穷尽的新的目标和新的机遇在等待着他们。
一到夜晚,街头更加热闹,商店、饭店里人群熙熙攘攘,卡拉OK的歌声,大排档的叫卖,夜校的灯火……反映出广州人充沛的精力和城市快速而有力的脉搏。
这个城市的速度和效率给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约副市长雷宇采访,一周后才相见。他的日程天天爆满,知情者告诉我一个窍门,晚上12点电话打到家里去。果然奏效。
白云山制药总厂奉献给远道而来的客人的“自助餐”别开生面。据说,主要是为了省时。那种常见的花一个多小时吃饭的排场,对于惜时如金的白云山人是一种最大的浪费。总经理贝兆汉恰恰是利用“自助餐”的20分钟,回答了记者的全部问题。
“模范”理发店内,一位老板模样的人边理发边用“大哥大”通话,声音急促,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露出微笑,或许这十几分钟内成交了一笔大生意。
一个拥有全球邮政特快传递业务的邮电局令人大开眼界:寄包裹者无须一针一线地缝,交五角手续费,拿到一台机器那里,几秒钟就缝好,牢靠又省时。
天河区东圃镇镇委书记魏运良开车送我回城的路上,腰间的BB机不断地响,看来也是个忙人。据说,晚上他绝不闲坐在家里,或洽谈生意,或下基层,或会朋友,只是苦了他的贤内助。
华南市场研究公司约我见面的时间是晚上9时。总经理陈小章从事的是新兴的高技术行业。他们用电脑为客户做市场调查研究,快速发展的经济生活使他们干起事业来常常不舍昼夜。
惜时如金成了广州人生活的法则之一,而这种效率意识正逐渐渗透到家务劳动中。于是钟点工的兴起,小家电的风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时间的挑战使羊城人改变家庭劳动方式成了当务之急。不少市民早上忙于健身、上班,一些不甘赋闲的退休职工则应召在几小时内依次上门,为几户家庭买菜、买煤、煮饭、代管小孩和门户,他们按小时获取劳动报酬。一位年轻母亲对记者说,青年人社交圈子“止于四邻”或“止于亲朋”的观念已被摒弃,因此业余时间非常宝贵,宁愿以每月20元请一名钟点工,每周两次上门打扫卫生。
那些省时省力的“小家电”也因此备受宠爱。电饭煲、小烤箱、三明治炉、榨汁机、洗碗机纷纷走进家庭。讲究饮食的羊城人早餐想吃到可口的粥,晚上又想喝到美味的汤,只要一按电钮,小家电便可代为操劳,提供方便。小家电行业因此而竞争激烈,一种小家电最多只能领两三年的风骚。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反馈的信号——尽快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已成为市民最强烈的呼声。该中心主任张向荣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个人发挥才智的机会在增加,社会竞争也在加剧,时间变得更加金贵,而机遇有时稍纵即逝。你为政不勤,办事拖拉,往往误人良机。
羊城的活力和机遇,都蕴含在速度和效率之中。快速者胜,仍然是竞争的法则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