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提高质量繁荣出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提高质量繁荣出版
新闻出版署署长 宋木文
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问题,是一个常抓常新的问题。在当前,强调提高出版物质量,促进出版繁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更加坚定地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提高质量,繁荣出版,就是要以大批高质量的出版物及时地源源不断地为这个伟大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首先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万众一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部门贯彻中央精神,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就必须在提高出版物质量上下大功夫,让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出版物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提高出版物质量,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和平演变,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要求。我国的形势很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但也要充分注意由于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们的思想造成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新闻出版部门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讲求质量的科学态度,生产大批高质量的有关社会科学方面的出版物,以坚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热情。只有高质量,才有说服力。
第三,提高出版物质量,也是从根本上扫荡庸书,占领文化市场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出版业有了大发展,出版物质量逐步提高,出版了相当数量的有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的优秀出版物。但是出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一是内容平庸的书刊和音像制品还不少。读者批评说:“不好不坏,又多又快”。各种各样的“关系稿”,为评职称而仓促凑成的集子,为拿赞助费而组织的一些广告式书刊,东拉西扯的名人辞典,五花八门的鉴赏辞典,抢时间而不讲质量的辅导读物,东拼西凑的各种大全等等,成为一些人追求的热门书。
二是编校质量严重滑坡,书报刊差错惊人。“无错不成书”既概括了部分书报刊质量的现状,又成了一部分人掩盖质量问题的借口。特别是协作出版的书,差错达几百处、上千处,有的书甚至不得不作报废处理。
近年来,一些在出书质量方面具有优良传统和影响的老出版社、报刊社,也忽视抓质量,编校质量下降,不仅失去了已有的优良传统和质量优势,对其他新闻出版单位也造成消极影响。
三是个别出版物的思想政治错误突出。有的书刊公然出现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甚至反动的政治语言。一些格调低级庸俗,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仍时有出版,同大量非法出版的坏书搅在一起,形成新的“黄”源。宣扬愚昧迷信的图书又重新抬头。
目前,出版物的质量问题,不仅引起了新闻出版部门的重视,也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读者的极大关注。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
当我们的出版文化事业刚刚经历过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黄潮”的侵袭之后,党中央适时准确地提出了“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即使在当时,在整顿的任务很繁重的情况下,我们所希望出现的繁荣也应是高质量的,以质量取胜的。现在,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出版领域的整顿已基本完成,今后虽然仍有整顿的任务,但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抓繁荣上来。这就更要强调提高质量。重点抓繁荣,也可以说是重点抓质量。因为没有质量也就达不到符合人民要求的繁荣。而只要抓住质量这个“中心点”,这个关系到出版物的生命,出版事业发展的“关键点”,就能把整个出版事业的各个环节调动起来,统帅起来,达到繁荣的目的。
提高出版物的质量,要高标准,严要求,而且这个要求应该是全面的,既有思想政治质量和学术文化质量的要求,也要有编辑印刷质量的要求。这三项质量要求中,思想政治质量是第一位的,而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则构成了社会主义出版物质量的基本要求。
出版物的质量问题,关键是人的问题,出版队伍的素质问题,指导思想问题。采取各种方式强化出版队伍的献身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其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是当务之急,也是今后要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重大工程。在目前,为了尽快提高出版物质量,扭转在这方面存在的不理想状况,需要在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抓好选题;压缩品种;坚持和完善有关质量的管理制度;奖励优秀出版物。
关于抓好选题。目前要特别抓好“八五”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的落实。去年,新闻出版部门花了一年的时间,采取走群众路线的办法,组织全国出版社和省市出版管理部门,编制出了《国家“八五”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在这期间,邀请了科研、教学、文化、出版单位的180多位专家、学者,分学科召开了15次学术论证会,最后,从各地报来的1万多种选题中选定1030种选题(约计12590卷册),形成“八五计划”。但是,这个计划还有不足,还需充实国际国内政治生活的重大理论问题和自然科学重大研究成果的选题,使出版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有了国家重点规划,以此为骨干,以此推动各省、各出版单位搞好自己的重点规划,从而形成一个以国家计划为骨干,以各专业、各地区、各出版社的重点规划相配套的全国重点选题、出书规划系统。这样我们抓繁荣、抓质量就有实实在在可望而又可及的目标了。要狠抓落实工作,争取经过五年的奋斗,向读者奉献出一大批优秀的高质量的图书。
关于压缩品种。一定要把压缩品种的要求落到实处,坚决改变“广种薄收”这种对质量不负责的态度。通过压缩品种,优化选题,促进结构调整。1991年出版图书约9万种,比1990年增加12.3%,虽然其中再版书的比例增加较多,占出书品种总数的35%,比上年增加四个百分点,但初版新书仍增加7%左右。这既说明了压缩品种的要求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也说明这个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要继续抓下去。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图书质量,有助于把出书结构调整好,也利于帮助编辑从繁重的出稿重压下解放出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调整研究,加强学习,在编稿时,精耕细作。
关于坚持和完善有关质量的管理制度。在出书方面,我们一直坚持按专业分工出书,坚持三审制,坚持总编辑的终审权。实践证明,这对提高书稿质量是一个重要保证。
根据目前的情况,很有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关于出版物质量的监督管理机制。简要地说,就是要用行政手段,对质量确实差的出版物给予必要的制裁,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和维护读者的利益。对质量差的问题,处理上要量化。差错率达到了什么比例,要提出批评;再严重到什么程度,作报废处理,损失由出版社自负,对有关责任者也要有一定的处罚。对那些质量问题严重的出版社除了经济处罚外,还要采取行政处罚。报纸、期刊几年来运用已有的管理规定,对提高报刊质量做了许多工作,今后还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更为全面的质量管理办法。各省市自治区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这些办法对所辖地区的出版物进行管理,就可以在全国形成一个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网。
关于奖励优秀图书。现在的评奖活动,名目繁多,标准也不一致,有的评奖活动起不到积极作用,大家很有意见。新闻出版署准备在今年把国家图书奖建立起来。这是国家最高的综合性图书奖,已经酝酿多年,各地呼声也很高。与此同时,对各种形式的书报刊的评奖活动进行整顿,加强管理。
为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书报刊和音像制品的评论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评论要提高质量,不能光说好话,要在提高质量上多做文章,大力宣传质量好的出版物,同时要把一些质量问题严重的典型公诸于众,逐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讲质量、抓质量的舆论环境。
1992年是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大力抓好出版繁荣的关键一年。只要我们紧紧把握住当前我们国家的大好形势,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就会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集中力量生产出大批高、精、尖的精神产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四大的胜利召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