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敢问路在何方——访张暴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5
第8版(副刊)
专栏:名人近影

敢问路在何方
——访张暴默
张玉华
隆冬。北京天地大厦国际剧场。开演前,我见到了满面春风的她。“冬季是严寒和枯萎的季节,而你的音乐会为何以‘收获的季节’为名?”张暴默傻呵呵地说:“我的歌声会告诉你的。”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一曲荡人心肺的歌将观众带进了张暴默18年的艺术生涯。
暴默乘着《大篷车》上高原,进深山,从东北边疆到南沙海防,军营哨卡、导弹阵地、车间、田埂,留下了她坚实的足迹。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响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一曲《鼓浪屿之波》牵动着海峡两岸,一曲《孟姜女》唱哭了评委,一曲《火箭兵的梦》甜透了导弹兵的心。于是,编钟杯、金孔雀杯、华声杯被暴默高高举起,三等功、二等功奖章挂在了她的胸前。
在这收获生命的花彩乐章的时刻,暴默怎能忘记辛勤浇灌她的刘淑芳、郭淑珍老师,怎能忘记哺育她成长的摇篮——二炮文工团。一位将军说,张暴默的名字是和二炮联在一起的。张暴默说,我的名字将永远和二炮联在一起。
1974年,16岁的暴默带着少女的憧憬和向往,踏上了通向导弹阵地的山路。18个年轮,她的身材伴着导弹的起竖长高了,她的歌声随着导弹的轰鸣成熟了。她长大了,她成名了。她忘不了那个海拔4400米的高原之夜。面对皑皑白雪和被紫外线照得发红的笑脸,暴默拉着士兵的手在观众席间穿行:“让我再看你一眼,我要把你记在心间……”歌声、掌声、泪花交织出动人的高山恋歌。前不久的一天,在二炮政治部召开的大型歌舞《长剑之歌》,也就是暴默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演出的总结表彰会上,她将自己亲手监制的那架星海牌钢琴献给了文工团。一位将军把印着“聘请张暴默为第二炮兵荣誉歌唱家”的大红证书和一尊金光闪闪的火箭杯捧给了她。
“暴默,你如今脱下戎装,告别导弹阵地,今后的路怎么走?”
“我要深造,要深入学习民族音乐,因为民族声乐是我艺术生命的根。我认定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附图片)
张暴默演出照 摄影:冯根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