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陶氏石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5
第8版(副刊)
专栏:凡人艺事

陶氏石壶
吴少华
去年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一九九一年上海民间收藏珍品、绝技表演展”上,一把把精致的茶壶吸引着中外观众,什么万寿壶、多子壶、落梅壶、组合竹壶、凌波仙子壶、历代古钱壶……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它们全是石头雕制而成的。
石壶的主人,是弟兄三人,陶昌骏、陶昌鹏、陶昌平,人称“陶氏三杰”。他们出手不凡,个个身怀石雕绝技,以石为友,雕石为壶,堪称沪上一绝。“陶氏三杰”中,以老二昌骏为首,他初攻油画,尔后转治砚,凭着绘画与雕刻的基本功,闯进了茶艺天地。昌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将澄泥石、端石与紫砂作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二石并不亚于紫砂,且石壶不用烧制,不仅不会变形,还能保持一种“石”气,别有一番韵味。
然而,要在一块石头上雕刻成一把玲珑剔透的茶壶,毕竟不如紫砂捏制来得容易,紫砂坏了可修可补。但制作石壶,只能减不能加,有时稍不谨慎便前功尽弃。有一次,陶昌鹏在创作一把石榴壶时,因壶嘴设计得不尽如人意,他毅然将它报废。其时,有人劝他稍加修饰后卖出去,陶氏兄弟笑笑说,我们制壶并非以营利为目的。
对于艺术的刻苦追求,才使得陶氏三兄弟的石壶技艺达到巧夺天工的境界。陶昌骏的“历代古钱壶”,巧妙地选择各朝有代表性的货币为题材,将形状、大小各异的古币错落有致、疏密相间于一壶,盖钮则别出心裁地雕出二个贝钱,观赏着它,就犹如捧读一部中国货币发展史。“组合竹节壶”是老三昌平的杰作,这套取得专利权的多功能组合茶具,打开壶盖用茶,里面藏着四个喝工夫茶的小杯,而壶盖却又成了小茶盘,如此匠心,实在令人折服。还有那“枯桩壶”、“落梅壶”、“提梁竹壶”、“凌波仙子壶”,无一不栩栩如生,自然美与人工美,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
不拘一格的陶氏石壶,集圆雕、浮雕、透雕、薄意雕于一身,将绘画、造型、雕刻熔于一炉,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已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台湾《壶中天地》杂志专题介绍了陶氏石壶,陶氏石壶传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当地收藏家竞相收藏,一时成为美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