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曲耀离棉花增产的经验教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2-19
第2版()
专栏:

曲耀离棉花增产的经验教训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工业原料司
全国棉花丰产模范曲耀离,一九五二年种了二十二亩(共五块)水地棉花,平均每亩实收籽棉七百一十六斤,其中九亩每亩实收籽棉八百一十六斤。曲耀离互助组共种棉七十三亩二分,平均每亩实收籽棉五百二十斤。在曲耀离先进植棉技术的指导下,曲庄头村九百六十点七八亩水地和旱地棉花,平均每亩收了籽棉三百三十斤。曲耀离互助组已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的奖励。
曲耀离的棉田前后经过了四次预测和一次实收获量的检查。因此,上述数字是可靠的。
去年曲耀离的棉田在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下获得了较大面积的高额产量,他的丰产棉田的产量,三年来都在六、七百斤籽棉以上,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这里说明棉花不仅能够获得高额产量,而且能够获得大面积的、稳定的高额产量。
曲耀离为什么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呢?这是他发挥了组织起来集体生产的优越性,采用了新式农具,运用了很多熟练的和正确的栽培技术,并且不断地吸取先进经验的结果。但也不可否认,他的植棉技术还有许多缺点,所以未能完成一九五二年的千斤丰产计划。为了吸取经验教训,现将他的成功经验及技术上的缺点总结如下。
一、获得高额稳定产量的植棉经验
甲、早耕深耕、适时播种。他十分注意秋季的早耕和深耕,这是他得到丰产的主要因素。早耕深耕,不仅可以恢复土壤结构,而且可以保蓄水分,即使春季不下雨,也能适时播种。一九五一年十月下旬霜降后,曲耀离按时拔除棉柴,把地耙了一次,耙后耕地,深达五寸。耕后耱平。他从不因少数棉铃尚未开絮而迟拔棉柴,影响及时秋耕。他比本村群众都早耕五天至十天。一九五二年秋,他又是第一个犁地的。春天开冻时,他又用七吋步犁耕了一次(一九五一年秋他到运城专区农场参观,看到农场使用新式步犁,回来便购置了步犁),把基肥(圈肥)翻入地下。耕后至播种前又耩地两次(用不带犁镜的犁浅耕二至三寸深),并且实行耙耱以保蓄水分。他认为春天如不太干旱,就必须耩地。因为耩地可以消灭杂草,使春耕后的土壤上部松散,下部紧密,便于种子发芽,幼苗长的也很健壮。
他很注意适时播种,并尽量缩短播种期,使棉苗有充分发育时间,并能长的整齐一致。他总在谷雨节前五至八天播种。一九五二年四月九日下雨后,他即于四月十二日(谷雨前八天)开始播种。全组七十多亩棉田,两天即播种完毕,比村里其他农民早二至六天。去年所用棉种,都经过田选及粒选,还采用了苏联的先进方法,在播种前实行了晒种。所谓晒种,就是在上午把种子摊在干净的场上,铺摊约一寸厚,在日光下照晒,下午收起。要连晒两次,如于播种前连续晒四至五天,作用更大。晒后用温汤浸种后播种。据曲耀离体会,去年晒种后,出苗比往年又快又整齐。由于实行适时播种,又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去年虽然春霜晚退秋霜早到,无霜期仅一百七十多天,他的霜后花也仅占百分之十三(一九五一年无霜期二百天,无霜后花),比本村其他农民的都少。
乙、增施有机质基肥,分期施追肥。曲耀离多年来始终以有机质基肥为主要肥料。三年以来,他每亩棉田总比本村一般农民多上二车至三车(四、○○○斤至六、○○○斤)圈肥。这样就能增强土壤肥力,长期供应棉株所需的养料。因此,去年他每株棉花虽然多留了二、三个果枝,但所结的棉铃也很快地成熟了。
一九五一年他在二亩丰产地上施用二次追肥,每亩施用十六斤硫酸錏,获得了九百一十二斤的高额丰产。一九五二年他在十八亩棉田内施用了三次追肥。每亩共施硫酸錏二十斤。第一次在刚见花蕾时施用,每亩九斤(六月初)。第二次在刚开花时施用,每亩六斤(六月下旬)。第三次在七月十日左右施用,每亩五斤(三亩丰产地因生长得好在七月十五日左右才施用)。去年曲耀离已开始重视磷、钾肥料的使用。在三亩丰产地内,每亩增施骨粉三十斤作基肥,草木灰二百六十斤作追肥。他使用追肥时都配合灌溉,以迅速发挥肥效,按时供给棉株的养料。
丙、用开沟灌溉法进行灌溉〔注一〕。一九五二年春季风大苗旱,播种早,出苗也早,所以浇水也提早了。他在六月五日(比一九五一年早五、六天)棉花刚现花蕾时就浇了第一水。去年雨水较多,棉花生长期间共浇水五次(一九五一年共浇七次)。灌水方法:第一次至第三次灌溉时,用开沟灌溉法。第四水后因苗大封垅,开沟不方便,改用小畦漫浇法。沟是用绑了木板的耘锄(刀式耘锄)上,由牲畜牵引着开的。沟深四寸左右。浇水时,水面距沟顶一寸左右,不漫浇。他这样灌溉是很合理的:第一、开沟浇水可使水均匀地逐渐渗透,始终保持了土壤的松散状况,利于幼苗发育。如果实行漫浇,易使土壤板结变硬,不利于小苗发育。第二、开沟可以经济用水,增加灌溉面积。他的水井可浇地三十至四十亩。他的灌溉是根据棉花的发育情况进行的。棉花现蕾前需水不多,可不灌水。苗出早了,结蕾早了,灌溉也应随之提前。这样可使棉株不致因受旱而延迟成熟。
他的中耕松土工作进行得很及时。第一、二次中耕在第一次间苗前后进行(用手锄)。第三次及以后的耕锄都在灌溉和雨后进行。行间中耕使用马拉耘锄,一人一畜一天可锄二十多亩。株间中耕使用手锄,一人一天锄四亩。由于采用了马拉农具,提高了中耕的效率。
丁、“密植与精细整枝”,曲耀离一九五一年的植棉经验证明:实行密植,增加每亩棉田总铃数,是争取丰产的重要保证。一九五二年他每亩棉田的植株数从一九五一年的三千余株增加到三千五百株左右,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三百株至五百株。但他认为密度还不够,一九五三年计划增加到四千株。为了保证全苗,曲耀离采用了很多办法。播种量每亩由一九五一年的十斤增至十二斤、十五斤。他说:“播种量多,小苗出的稠,不怕缺苗,但间苗必须要早。早间苗可使棉花小苗不拥挤,从小就长的壮。”他第一次间苗在苗出齐后,用手间拔,每隔一寸远留苗一株。第二次间苗在苗长到三、四个真叶时,第三次(定苗)在苗长到四、五个真叶时进行;一九五二年春季风大,气候冷热不均,他便把三次定苗改为四次定苗。每次间苗时都是留最健壮的棉株。在第一、二次中耕时并进行了棉苗壅土,以防御大风。受立枯病造成缺苗的地方,用移苗法补齐。他共移苗一千余株,绝大部分都成活了。他的移苗时间是在棉苗长到三、四个真叶的时候(不宜太晚)。移苗方法是先在缺苗的地方挖坑,用移苗器把棉苗移入坑内,然后浇水。他的经验证明:只要增加播种量,采用早间苗、密留苗的三次定苗法及壅土、移苗等措施,是完全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收获株数,能得到密植增产的效果的。
一九五二年他的整枝工作比一九五一年作得更彻底更普遍了。大部棉田在六月上旬棉花出现花蕾时就打去叶枝(脱裤腿),并随时打去赘芽。去年,棉虫为害,中部花蕾脱落较多,当时他看到棉田肥力尚足,就在立秋前打顶尖时,在每株棉花上多留了二、三个果枝(一九五一年每株十二、三个,一九五二年十四、五个)。他遵照苏联专家卢森科的建议,采用了只打去顶尖的嫩芽的摘心法,以免浪费养分。他的棉地肥力充足,整枝精细,所以他虽然多留了果枝,棉铃仍然成熟了〔注二〕。
戊、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一九五二年曲耀离的棉花所遭到的自然灾害是比较严重的。前期有棉蚜虫、立枯病等灾害。对于棉蚜,他用烟叶水普治了一次,又于下地时提着烟叶水罐,随见随治。他把立枯病造成的缺苗立即补齐了,所以棉花并未受到影响。在七月间曲庄头村一带普遍发生了过去没有见过或很少见到的棉铃虫、玉米螟、造桥虫和盲椿象等虫害。棉铃虫、玉米螟严重地为害花蕾和幼铃。一个棉铃虫可以蚀害五至十个花铃。加以七、八月份又连续阴雨,喷在棉株上的药水被雨冲去,药效减低,一时形成了严重的局面。曲耀离用“滴滴涕”“一六○五”“六六六”等农药连续喷射八次,又用人工捕捉,才度过了这种严重的局面。
二、曲耀离植棉技术上存在的缺点
曲耀离互助组在一九五二年春,曾以全组棉田每亩平均产籽棉六百斤、三亩丰产地每亩产一千斤的计划向全国棉农提出挑战。但是没有完成计划。千斤丰产地的产量反比他自己的一般棉田的产量低。这是什么原因呢?从客观上看,是由于去年虫害比一九五一年严重得多,阴雨天也比一九五一年多(六、七、八、九四个月降雨三八七点七公厘,比一九五一年同期多一三二点七公厘;七、八两月开花盛期各有十余天连日阴雨,湿气增多,日照不够,增加了花蕾脱落的可能。同时,霜期也比一九五一年提早半月)。但最主要的,还是他在植棉技术上存在着若干缺点。最主要的缺点是:
甲、对棉花生长后期的严重虫害警惕不够。这是曲耀离全组未完成生产计划的重要原因。去年七月上旬已开始发生棉铃虫、玉米螟和造桥虫。因为他们警惕性不够,发现较晚,治的也晚。据检查,他的棉田因虫害落蕾、落铃的数目,占全部落蕾落铃数的百分之五十五。
乙、采用了“踏一脚”以抑制棉株疯长的不科学的办法。根据他过去的经验:棉田如果地力肥在中伏时、浇水后遇上连日阴雨,棉株就容易长疯。为了抑制棉株疯长,他过去曾用小刀在棉株根部三、四寸高的地方割一口,并用脚踏倒棉株。棉花像去年这样疯长的年头并不多,过去他也没有争取高额产量的思想,只要获得一般丰产就满意了,所以“踏一脚”的办法究竟好不好,他根本没有研究过。一九五二年千斤丰产棉田施第三次追肥并浇水后,碰上十多天的阴雨,再加上盲椿象为害较重,棉株发生疯长现象。那时曲耀离恰好去运城专署开会。他回家后,见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眼看着千斤计划就要落空,于是就想起了“踏一脚”的老经验。他怕踏轻了不行,于是把三亩丰产地的棉株都踏倒了。结果,有的棉株茎折不起,有的枝折桃烂,棉株受了很大损伤。踏倒的棉株结铃不多。已结的铃也霉烂了一部分。这是丰产地没有达到千斤计划和不如一般棉田产量高的重要原因。(一九五二年山西省解县农场的棉花也发生了疯长现象,他们采用深中耕的办法以切断毛根,结果抑制了疯长而获得了丰产,此法各地可以试行。)丙、有的棉田耕作质量低。曲耀离互助组在一九五二年由一九五一年的四户扩大到八户,劳动力增加了,治虫和耕作是更及时了。但有的人在田间工作时,只图快而不顾及质量,因此有的地基肥撒的不够均匀,播种时行距不一致。这也影响了棉花产量不能提高。
丁、各块棉田的耕作技术实施得很不一致。曲耀离的二十二亩棉田共分五块。有四块是紧相邻接的,另一块也相隔不远,土质相同。但它的产量却是从四百八十二斤到八百一十六斤不等。最低的和最高的相差将近一倍。毫无疑问,这是各块棉田的管理技术很不一致造成的。产量最高(八百一十六斤)的那九亩地原是三年来的丰产地(包括一九五一年获得九百一十二斤的丰产地在内)。连年上了大量的有机质基肥,土壤结构较好。曲耀离对三亩千斤丰产地感到失望以后,看到这九亩地的棉花较好,便集中力量打赘芽、治虫,又比一九五一年多留了二、三个果枝,所以这块地的棉花前期虽因虫害落铃很多,但仍得到最高的产量。另四亩地的栽培管理等技术与那九亩地大致相同,也得到了每亩七百九十五斤的产量。三亩千斤丰产地虫害较重,又被“踏一脚”,也未很好地加以管理(如去赘芽等),所以只收了六百六十一斤。二亩试验地是他为了试验早种、多留果枝的效果的试验地。这块地是清明前两天播种的(四月三日)。它比四月十二日播种的棉田早出苗、早开花六、七天。去年霜期提早半月,它的霜花仅百分之五。但因这块地的前作是粮食作物,已六年不上粪了,土壤瘠薄,一九五二年虽然施肥不少,但土壤肥力还没有很好地恢复,因此棉叶很早变黄,生长停顿,多留的果枝也未达到所期望的结铃数,只得到六百五十一斤的产量。从这里可以看出:土壤肥力必须连年培养,才能保持与提高。同时,种的太早了也不一定好,容易受晚霜为害。
戊、运城专区领导方面在技术上没有对他作必要的帮助。中共运城地委及解县县委在曲耀离村派了驻村工作组,负责接见从各地来的参观团并替曲耀离答复各地来信,使曲耀离能减少非生产时间,致力于生产工作。这一点是很好的。但工作组内,没有技术干部,农场对他也没有作到有计划的帮助。以致发生了“踏一脚”、虫害不能及早发现,和在同样条件下的各块棉田待遇不一样等缺点。同时,曲耀离主动地和农场联系也不够,正如他所说的:“在新的情况下,光靠我自己的老经验是不够了。”他已认识到多和农场在一起讨论技术的重要性。从这里可得出一个结论:劳动模范的经验必须提高到科学理论上来,才能得到巩固发展。
〔注一〕曲耀离的开沟灌溉法已实行数年,一九五一年我部总结他的经验(可参阅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所载“曲耀离棉花丰产成绩和技术经验的考察报告”一文。)时未发现,所以只总结了小畦漫浇法。另外,在一九五一年的总结中,有以下不妥处:一、“苗期不浇水,有蹲苗作用,可促使根部充分发育,向下深扎”的说法,这是片面的,可能使人误认为浇水越晚越好,根扎的越深越好。正确的说法应当是:浇水要适时适量,现蕾前需水不多,不太干旱,无需浇水,但自现蕾后应进行适时适量浇水,如浇水太晚,根扎的太深,棉株地面部分发育停止,有延迟成熟的危险。二、“勤浇轻浇”的说法不明确,可能使人误会到越轻越勤就好。其实开沟灌溉就是适量浇水。今后无论井水地、渠水地,都可提倡开沟灌溉。
〔注二〕这是曲耀离在植棉技术上的新体会。即在肥力充足的条件下,精细整枝可使养分集中到果枝上去,并能使棉铃提早成熟。因此肥地应当多留果枝。过去认为在地肥的情况下,如棉株生长过旺,可留一部分赘芽和叶枝来宣泄多余养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因为这种作法,浪费了养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