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特殊的体育比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0
第4版(要闻)
专栏:花城随笔

特殊的体育比赛
本报记者 吴骅
头次接触残疾人运动会,第一天比赛就有目不暇接之感,似乎踏进了一个又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乒乓球场内,正式比赛只有两名裁判员,而残疾人运动会的乒乓球赛却有四名裁判员:一名主裁判,一名记分裁判,另外两名手拿一个小网,专门负责给每次发球方递球和捡球的。在TT1—TT5级的轮椅乒乓球比赛中,捡球裁判运动量不亚于运动员。
田径赛场上,盲人B1级(全盲)的比赛每次只能一个人跑,在中间和终点各有一名教练靠哨音引导运动员跑向终点。跑道两边的技术裁判除进行技术检查外,更主要的是要保护偏离方向运动员的安全。上午一位运动员跑离跑道摔倒后,两边裁判员的间隔从10米一个立刻改变为5米一个,人数增加了一倍。
一般比赛,观众的热情助威往往激励着运动员创造好成绩,但唯独在盲人比赛中,播音员却反复强调观众保持安静,因为只靠听觉来指挥自己行动的盲人是无法在嘈杂的助威声中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还可能出危险。
各项比赛的检录工作也与众不同,游泳比赛中聋人运动员听不到检录,检录员需打出牌子叫运动员准备检录。裁判员要向运动员说明情况,记者要采访运动员时,则必须请来会哑语的随队翻译帮忙。
耳闻目睹这种种与以往不同的比赛,深深地体会到举办残疾人运动会工作之复杂和艰巨,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赛前一位体育界人士的话:“残疾人运动会的组织工作量是一般运动会的两三倍,工作情况的复杂和细致也是一般运动会所无法比拟的。”
只有全面地了解,才能深刻地理解。望着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人群涌动、车水马龙的节日气氛,我想,通过观看这6天的比赛,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通过了解残疾人运动员,进一步加深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并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报广州3月1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