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阅读
  • 0回复

蓝天测绘兵——记人民空军航空兵测量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蓝天测绘兵
——记人民空军航空兵测量团
张东风庄永龄
他们驾着飞机,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上空“犁”了一遍又一遍,为祖国建设绘制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仅航测照相所用的胶卷,连接起来就有1700多公里,相当于京杭大运河的长度;他们飞行过的航程加在一起,可以绕地球1200圈,相当于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往返51次。他们就是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测量团的官兵。
1954年5月,人民空军航空测量部队诞生了。他们领受的第一个航测任务,是为浙江兴安江水电站选址。接着又飞赴大西北,为兰新铁路选线。此后便是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航测祖国的疆界,航测国家计划的重点工程,例如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衡广复线、三门峡、葛洲坝等工程的选址。总之,哪里需要,只要一声令下,他们立即就出现在哪里的上空。
1974年9月,他们接受了航测珠穆朗玛峰的任务。团长陈杰带领由90多名官兵组成的分队,使用极限高度仅一万米的伊尔—18型飞机成功地飞到珠穆朗玛峰上空进行航测。突然,珠穆朗玛峰一侧升起一股白烟,这是高山雪崩现象。“不好,有强气流!”副驾驶员周秉良报告。雪崩造成的强烈气流向飞机袭来。飞机猛颠了一下后急剧下降,十分危险。陈杰沉着果断地下达口令,飞机离开气流,恢复平稳。他们在珠穆朗玛峰上空划下12道航线,照相员及时、准确地拍摄了12条高质量的航测照片,为我国1975年准确测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为了完成航测任务,航测团的官兵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涌现了一批技术能手。现任航测团团长姬有明经受过各种复杂气象条件的考验,安全飞行3300多小时,去年荣获空军“功勋飞行员”金质荣誉勋章。
航测飞行要求一条航线紧接着一条航线,不能有丝毫偏差。每遇好天气,官兵们就抓紧机会连续飞行,一天飞8个小时是常有的事。长时间飞行之后,体力消耗很大,累得谁也不想动。然而,为了完成祖国交给的航测任务,再苦再累他们也不怕。有一次,他们已连续奋战七八天了。领航员司文兰胃病复发,高空缺氧,一阵晕眩倒下了。为了完成任务,他在飞机的前后舱中爬来爬去,为驾驶员领航。
1991年1月,航测团到大西南执行航测任务。那里高山纵横,森林茂密,雨多雾大,气象条件很难把握。飞行大队副教导员范显兵便孤身到前边去传递准确的气象情况。他钻进森林,攀上一座又一座高山,观测当地雾气形成的时辰和规律。有时带的干粮吃光了,就摘野果吃,渴了吮吸枝叶上的露水。他传回的天气情报准确及时,使机组按时完成了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