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一枝初绽的春花——访朝鲜元花合作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6
第6版(国际)
专栏:朝鲜通讯

一枝初绽的春花
——访朝鲜元花合作农场
本报记者周必忠
瑞雪初霁,我们来到离平壤不远的平原郡元花合作农场采访。一片片整齐的田亩和一幢幢漂亮的农舍映入眼帘,拖拉机行进在乡村道上。这里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诚如它的美好名字那样,宛如第一枝初绽的春花。
农场女管理委员长金龙玉在管委会宽大敞亮的二楼会客室里向我们介绍了农场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据她讲,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这里的农民于一九五三年办起了合作社,比其他地方早五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民们更加发奋图强,于一九八四年四月荣获三大革命红旗单位称号之后,经过十年努力,又于一九九一年十二月荣获双重三大革命红旗单位称号。在朝鲜农村的所有合作农场中,获此殊荣的只有青山里合作农场和元花合作农场,它相当于每个农场员都获得一枚二级国旗勋章。
这些年来,这里确实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农场所属二十二个作业班,分散在二十二个自然屯,三千二百人中,有一千五百六十名农场员。他们主要靠六十辆拖拉机、五十五台插秧机、五十五台拔秧机和十五辆各种汽车,耕种着八百町步(一町步约合一公顷)水田、二百町步旱田、一百町步菜地和果园。在旧社会,农民们说:没有父母可以活,没有黄牛活不了。而今,黄牛早被各种农机具所代替。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加之土地不断得到平整,各种水利设施齐全,农民们的劳动强度大为减轻。与此同时,产量却大幅度上升。解放前,一町步打不到一吨粮食,解放后单干时最高也不过四吨,而去年,水稻每町步平均产量却达到八吨,玉米每町步平均产量则达到十吨。
生产的发展为生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从一九七九年以来,国家和道里曾先后三次调拨物资为农民盖楼房。现在二十二个自然屯中除三个自然屯的农民仍住着传统的平房,其余的全部搬进了三四层高的楼房。农场开办煤矿,每年可产煤万吨,其中四千吨分给农民烧用,余下部分卖给国家。农场水产分组每年可近海捕捞各种杂鱼三十吨,每人每年可吃到十公斤左右。每户农家还自种一小块菜地,饲养着各种家禽家畜。金龙玉说,朝鲜农民祖祖辈辈盼的是吃米饭,喝肉汤,穿绸缎,住瓦房。现在,这里除了肉少一点,别的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农民们的精神生活也是比较丰富的。如今,家家都有电视机,入夜以后,一家四五口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朝鲜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各种节目。隔三差五地,就可以看到一场电影。逢年过节,还要举办各种文娱体育活动。除中小学外,农场还办有函授大学班和专科班,从入冬一直学到开春,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提供了深造的机会。现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农场员都已达到大专文化水平,每个农场员都会开拖拉机,会使用两种乐器。
元花合作农场能有今天,是全体农场员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凭着自己智慧的双手一点一滴地干出来的。从五十年代以来,金日成主席曾先后三十次来农场视察,金正日书记也前后八次来农场视察,他们对农场各方面的工作都做过具体指导。
离开农场的时候,远远地回首望去,只见积雪消融之后裸露出的一片片沃土,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祝福元花合作农场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本报平壤二月十三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