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文人斋名品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6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文人斋名品趣
中国的文人,著述之余,往往还有一雅趣,即为自己的书房、寓所起一个或数个室名(或称“斋名”),自得其乐。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有“三松堂”,因所居燕南园中有三棵松树而得名;作家胡风解放初亦曾亲手在自家院中栽种四棵树,随即在新写成的文章末尾署上“四树斋”。文章送给邵荃麟看时,邵见“四树斋”后惊呼:“什么‘四树斋’?你要四面树敌吗?”立即将之涂掉。
同样较喜欢起斋名的有著名作家孙犁,近年来,从其文章中可读到的斋名有“耕堂”、“芸斋”、“幻华室”、“善暗室”、“风烛庵”、“澹定室”等,颇为别致。
鲁迅曾有室名曰“俟堂”,乃古人的待死堂之意;并请陈师曾刻有印章。据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中解释,“洪宪发作以前,北京空气恶劣,知识阶级多已预感危险,鲁迅那时自号‘俟堂’,本来也就是古人的待死堂的意思,或者要引经传,说出于‘君子居易以俟命’亦无不可,实在却没有那曲折,只是说‘我等着,任凭什么都请来吧’。”这种解释,倒是较符合鲁迅一贯的大无畏精神。
也有起得十分雅致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如语言学家王力的“龙虫并雕斋”和青年作家贾平凹的“静虚村”。前者表明一位大学者既写鸿篇巨著也写报刊短文的做法,后者显现出一位出色的、有修养的作家所追求的生活、艺术的意境。
(2月8日《新闻出版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