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少数民族春节趣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6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少数民族春节趣俗
新春佳节,我国各族人民的习俗各具特色。
藏族:姑娘十七要“上头”
居住在甘肃拉卜楞的藏族人民在正月初二这一天要给到了十七岁的姑娘“上头”。这时,爸爸妈妈给女儿准备好了漂亮的服装和头上的装饰品,把以前梳的五条小辫改成几十条小辫,并且告诉姑娘,打这一天后,她就是大人了,一举一动要稳重才行。
水族:“小福星”最受欢迎
居住在贵州省的水族称春节为“借端”。节日期间,孩子们都成了最受欢迎的“小福星”。他们挨家串门、向大人讨糖果。对孩子们来说,谁讨得最多,谁就被认为福气最好,未来聪明;对大人来讲,哪家被闹得最凶,哪家就被认为福气最大,未来兴旺吉祥。
纳西族:十三岁少年行大礼
居住在云南省的纳西族人,每年过大年初一都要为十三岁的少年行大礼,女孩子称“穿裙子”礼,男孩子称“穿裤子”礼。
这个仪式表示已进入成年。举行仪式时,亲戚朋友都来祝贺。从此以后,他们就可以参加社交活动,可以在劳动生产、节日聚会中和异性建立“亲密伴侣”的关系了。
瑶族:逐户表演“耕作戏”
初一那天,瑶族青年除比赛射击以外,还表演“耕作戏”,以三人为一组,一人扮作牛,一人扶犁,一人荷锄。四面八方的青年聚会在一起,逐户表演,以示喜迎春耕,预兆丰年。
初二为狂欢日,青年男女尽情歌舞,无拘无束,借以抒发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2月5日《北京晚报》黄刚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