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农业连续四年丰收财政收入明显增长改革开放给云南带来历史性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7
第1版(要闻)
专栏:

农业连续四年丰收财政收入明显增长
改革开放给云南带来历史性变化
本报昆明2月16日电 记者任维东报道:第3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前夕,前来参加这一盛会的数万中外宾客看到云南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赞叹不已。云南省政府的一位领导告诉记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七五”期间,云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
1991年云南又夺得了“八五”开门红,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440亿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总产量为109亿公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烟、糖、茶等经济作物全面丰收;财政收入达93亿元,增长22%。全省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活跃,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不发达的边疆省。1978年全省财政收入仅10亿元。进入80年代后,还有100多个县吃财政补贴,其中有41个贫困县。
为了振兴云南,省委、省政府破除保守与封闭观念,实行改革开放,从本地实际出发,以“集中力量打基础,扬长避短抓优势,解放思想促开放,共同富裕是目标”为思路,开展经济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农业连续4年夺得大丰收。云南近年来坚持把农业放在基础地位,不断完善农村改革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年年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实施科技兴农,粮食总产连续3年突破1000万吨大关。“七五”间解决了民族、贫困地区400万人的温饱问题。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了以往不合理的轻重工业比例。从“六五”到“七五”,云南大力调整轻重工业比例,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发展独具特色的,以卷烟、制糖、制茶为主的轻工业。为充分发挥卷烟优势,云南挤出2.5亿美元和配套人民币15亿元,用于卷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使云南的卷烟工业技术水平一跃为全国第一,跟上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
——大中型企业活力增强,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1989年8月,省政府确定对全省100户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倾斜政策,多方扶持。1990年,仅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4.7%的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21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2%,提供税利占全省的87.8%。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在国家投资不多的情况下,云南自力更生,“七五”期间共拿出约70亿元优先发展长期滞后、拖发展后腿的交通、邮电、能源、科教等事业,使制约经济发展的状况已有了很大改观,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在继续发展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同时,云南发挥区位优势,把对外开放的重点适时调整为面向亚太地区,着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省政府于1990年和1991年3次召开现场办公会,系统研究解决了向东南亚开放的主要问题。“七五”期间全省累计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1亿多美元,比“六五”时期增长了近2倍;接待外国游客和港澳台胞55万余人次,比“六五”增长1.7倍,旅游外汇收入增长3倍多。
同时,还面向内地和沿海省市开放,加强了省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