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阅读
  • 0回复

从陈毅登门道歉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7
第5版(理论)
专栏:加强党的建设

从陈毅登门道歉谈起
胡立人
1940年10月,苏北参政会参政员施文舫,当面向陈毅同志提意见,指责东台县一个干部贪污腐化,瞒上欺下,语言间有批评陈毅偏听偏信之意。陈毅同志因施言逆耳而色变,施文舫悻悻而去。事后,陈毅同志认识到自己的作法不妥,次日清晨,连早饭也没吃,带着警卫员步行到施文舫家登门道歉,认真严肃地作了自我批评。陈毅同志63岁生日时述怀诗云:“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有时难忍耐,猝然发雷霆。继思不大妥,道歉亲上门。”(《陈毅诗词选集》第329页)陈毅同志对自己偶然过失的自责,认真的自我批评态度,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作风,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维护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人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逐步获得真理的过程。党的发展和巩固也是通过内部矛盾和斗争,在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中前进的。无论是党的整体或是党员个人,都不能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有的同志比喻十分深刻,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好比同志之间思想沟通之舟的两只桨,只有同时划动,才能使这条舟劈波斩浪,始终沿着党性原则的航向前进。因此,只能批评别人,不能自我批评的人,或能作自我批评,而不敢开展相互批评的人,都有党性不纯的缺点。
勇于自我批评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格。俗话说,“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一个共产党员能够经常地反思自身的错误、缺点,并敢于公开进行自我批评,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这是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列宁说过,“在革命事业中,认识到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列宁全集》第二版第6卷第31页)所以,那种进行自我批评怕丢面子以及要“淡化”缺点错误的说法,是完全不对的。我们应该学习鲁迅的“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鲁迅全集》第1卷第282页)的这种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在谈到自我批评时,他告诫全党:“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3卷第1096页)
一个共产党员不仅要进行自我批评,而且要本着对党、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拿起批评的武器。那种怕得罪人,遇到矛盾绕道走,听到错误言论不批评,见了损害党的行为不斗争的做法是错误的。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是非面前,应该有明确的态度,对错误思想和行为不敢批评,不敢斗争,是党性不纯的表现。那种把正常的批评和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等同于“左”,是“整人”的说法,也是十分有害的,它起了掩护和纵容错误的作用。
我们在开展相互批评中,批评者要从党的利益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批评的方法要讲究,批评时要恰如其分,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被批评者应该严于责己,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勇于服从真理,修正错误。抱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尽可能从各种意见中吸取营养。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实践为榜样,自觉地、经常地运用这一武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防止思想僵化,增强党内外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