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无限深情系黄河——读《黄河“船夫”曲》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7
第8版(副刊)
专栏:

无限深情系黄河
——读《黄河“船夫”曲》有感
彭云
年前,我读了《人民日报》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五版刊登的《黄河“船夫”曲》一文。这是一篇描写西安国营黄河机器厂的报告文学。作者以敏锐的观察,鲜明的笔触,清晰地写出了黄河厂的英雄本色。
报告文学告诉我们:黄河厂是走中国自己的路,实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先进集体,她们的丰富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战线的标兵石油人称赞黄河人有和自己一样的“铁”的骨气,与黄河人打过交道的外国人从黄河人身上认识了中国:“在我了解的民族中,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
黄河人为什么会赢得这么崇高的赞誉,最根本的是她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代表了我国大中型企业前进的方向。在“保军转民”的重大转折中,她们以自己的聪明睿智,以“旱地行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闯过一道道难关;她们发扬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凡是本厂、本国能制造的产品、能解决的问题决不期求国外,只在必需和有利条件下才引进,把极有限的外汇用在刀刃上。与外国人打交道,毫不奴颜婢膝,而是不卑不亢,自尊自重,她们把产品质量视作黄河厂的生命,职工训练有素,技艺之高,令外国人叫绝,而国内有人则称赞她们,“给一个鬼都能造出来”。她们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向多领域进军,她们有像太阳那样强的辐射力,把国内一百六十七个单位联合在一起,建立起黄河电子企业集团,组成大船队和小舢板行于国内,并远渡重洋,这一切都为大中型企业树立起鲜明的榜样。
《黄河“船夫”曲》是黄河人在改革开放年代谱写的中华民族壮丽的新诗篇。
我想,如果文化界人士,能深入黄河厂这样的国家骨干企业,以文艺、戏剧、电影等各种形式去反映新时代的“船夫”,谱写新的“黄河大合唱”,那该多好!
我们正站在历史继往开来的衔接点上。在九十年代,解放初期参加工作的人陆续退离,一代年轻新秀将陆续上岗;越过温饱挺身直向小康;将有许多的商品船队,跨过世纪,远航世界。我们将向全世界宣告,伟大的中华民族永远站立东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加灿烂辉煌。马列主义旗帜高高飘扬。这是我读黄河“船夫”曲的畅想,也是我衷心的企望。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离休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