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西沙永兴岛随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7
第8版(副刊)
专栏:

西沙永兴岛随笔
林华
春节前夕,我随海南春节慰问团赴西沙采访。
飞机从椰城海口起飞,一小时许,飞临西沙群岛上空,从机舱俯瞰汪洋,一个椭圆形的绿岛,像翡翠玉盘,缀在蓝丝绒上,这就是南中国海最大的岛礁——永兴岛。
飞机在空中盘旋一周,在新建成的西沙机场降落,驻岛水兵列成几个方阵,在军乐声中,迎接慰问团的到来。
永兴岛面积1.85平方公里,岛上热带树木葱茏,鸥群掠空,浪击礁盘,整洁的街道和办公大楼掩映在椰林之中,一座高大圆顶的气象雷达站矗立其间,更增添岛容的壮美与神秘。
曾有人著文形容永兴岛是不沉的航空母舰,其意颇切。但自从西、中、南沙的办事机构设此,这里成为南海诸岛的政治中心,起统帅作用,因而它是八面威风的“旗舰”,指挥着大大小小的守岛卫疆舰艇。当前南疆,虽天朗气清,但是宁静祥和的气氛随时也会风云变幻。守岛官兵的眼睛时刻警惕,毫不放松。
在海军指挥大楼前有一座石雕,称为“西沙魂”。是用花岗岩石雕砌成高、中、低三个相连的雕塑(代表西、中、南沙),石雕上嵌进一铁锚(代表海军),石雕里切入两排炮弹(代表陆、空军),总体象征着海、陆、空坚守海疆的坚强意志。一位年轻水兵手握钢枪,立正站岗。
“参军几年啦?家在哪里?”
“参军两年,家在四川大凉山。”
“喔,是彝族小兄弟。在这里守岛生活苦吗?想家吗?”
“不苦,驻南沙的比我们苦。很想家,不过刚探家回来,路上来回就得半个月……”
我又问一位身穿洁白工作服的军医小蔡。他是湖北人,是从湛江基地调来的。他说,当海上生明月时,他就想家。他喜欢吟诵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
驻岛的水兵们都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坦克连黑板报上,记者看到了一首诗,题目是“孤独”。其中有这样几句:
村庄离我很远,
城市离我很远,
地位离我很远,
金钱离我很远,
荣誉离我很远,
然而祖国离我很近,
信仰离我很近,
我并不孤独,
我的心很富有,
我拥有一个海,
一个始终,
生动、深刻、丰富的
爱之海
我孤独吗?
永兴岛上郁郁葱葱,永兴岛下却打不出淡水,植被是靠天等雨,人吃水则从大陆运来,种菜的土也是如此。目前岛上吃菜还不能自给,吃水、改土、种菜是他们向慰问团汇报的一个内容。有的人建议实行无土栽培,有的人说这成本太高。有一位叫梁坤奠的汕头人站起来发言,他说,他已经服役八年,志在西沙改土壤,种蔬菜,如今他已种了十几亩地,蔬菜品种不下七八个,解决了岛上一部分吃菜问题。他因此被评为海军劳模。
走进岛上的菜地,才体会到菜园子主人的艰辛。那二尺多长的丝瓜和一畦畦绿绿油油的青菜,凝聚了小梁和伙伴们的多少汗水?为了改水、改土、种蔬菜,小梁投入全部精力,把婚姻问题都置之度外。他透露了一个秘密——北方一个姑娘,在报上看到他的事迹,写信表示爱慕之情,不过他们还未见面。
西中南沙工委办事处濒临万顷碧波,近处港湾停泊了军舰、渔船,附近还有一块石碑,碑文刻着“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落款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张君然立”。令人肃然起敬,赞叹当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海军将领率“永兴号”官兵收复此岛的壮举。据闻,永兴岛亦因此命名。历史波涌浪翻,如今永兴岛,今非昔比。西、中、南沙办事处的官员们领着我们参观了岛上一些基础设施,这里有百货商店、电视差转台、露天电影场、开会大礼堂、俱乐部、高级招待所等,初具了海上城市的基础。
椰风海韵,无限春意。我心目中的永兴岛,并不遥远。它的未来,春意必会更加盎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