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丹青状写抗天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19
第8版(美术)
专栏:画坛人物

丹青状写抗天歌
岸柳湖心
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展中,一幅非同反响的画作令观众叹服:凄雨浊浪,天水一色;同舟共济,生死相依。恢弘的场面,悲壮的气势,众多的群生,水的无情和人的温馨的强烈对比——画家以厚重饱满的笔墨和洗练丰富的艺术语言,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刚刚发生于淮南大地上的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的壮丽画卷。
像这样挚情表现现实生活的大型中国人物画已经久违了。观展归来,我们怀着一种崇敬心情拜访了这幅名为《抗洪图》(见下图)的水墨人物画作者姚有多教授。为使我们了解他的创作过程,姚教授先为我们放了创作这幅画时的录相。只见他站在画稿前,聚精会神,以情驰笔,随心泼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从他的笔下喷涌出来,跃然纸上。他说,这些年来一直想创作一幅反映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但一直没能如愿。是去年那场举国上下团结抗洪斗争深深触动了他。作为艺术家,他怀着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广搜素材,调动“生活仓库”,日夜奋战近一个月,才完成这幅长6.5米、宽1.98米的大型画作。
随着岁月的流逝,昨天那一幕幕抗洪抢险的斗争场面已渐渐成为历史。但作为形象反映那场斗争的艺术佳构——《抗洪图》,它将永远留在中国画廊里,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人们知道,在当今中国画坛上,姚有多的水墨人物画,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性,自成一家,享誉海内外。行家们认为他的画“兼收南北两派画风,又融西方绘画之特长,形成了自己的北国风骨江南神韵的艺术风格。”
姚有多1954年考入中央美院,得到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张仃等著名画家亲授,专攻水墨人物画。“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没有形式也没有艺术。”姚有多牢记导师的教诲,长期以来,他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深入生活,搜集素材;一方面锤炼笔墨,大胆探索。可以说,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画家姚有多的最主要的艺术品格。正是这种艺术品格,使他在艺术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真、善、美,创造真、善、美,几十年来源源不断地塑造出各种不同形态的人物来,为中国画廊增添了一颗又一颗艺术明珠。
被海外人士称作中国人物画“实力派”的姚有多近些年来名声大振。1988年、1989年,他先后三渡扶桑,举办个人画展,受到日本画界高度评价。1990年,他又南赴狮城举办个人画展,轰动新加坡画坛。专家们著文称“有多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富有艺术魅力。”
姚有多虽名声远播,但从不自誉自满,感到越画越难。他说:“我们这一代主要是起着梯子作用,承上启下,中国画的高峰,要靠年轻一代去实现。”现任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主任的姚教授,如今已把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倾注于教学。为此,他提出改进中国画教学的一些设想,即强调对传统的学习与研究。要高举民族优秀传统的旗帜,坚决抵制“反传统”的虚无主义;强调生活基本功,“外师造化”,把中国画的教学重点转向生活;强调坚实的造型基本功和笔墨技法基本功。“扶植新秀,志在未来。”愿姚教授在中国画教学改革、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同他的绘画一样,获得卓著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