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企业亏损面为何扩大?从岳阳市的情况看,造成企业亏损,原材料涨价和市场不景气都不是主要原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8
第2版(经济)
专栏:

企业亏损面为何扩大?
从岳阳市的情况看,造成企业亏损,原材料涨价和市场不景气都不是主要原因
本报讯 2月18日出版的《市场报》发表题为《企业亏损面为何扩大?》的调查,反映从湖南岳阳市的情况看,造成企业亏损,原材料涨价和市场不景气都不是主要原因。现摘要发表如下:
1991年,全国上下围绕着提高工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到了去年年尾,工业生产虽然已走出低谷,不少企业的经济效益却未见好转,企业亏损面仍然很大。湖南省岳阳市83家预算内工业企业,到去年8月底亏损额比1990年同期增长60%。为什么企业亏损会越来越大呢?
错误的诊断
提高经济效益、扭亏增盈已引起各级的重视。但是,目前在分析工业经济效益低、亏损增加的病因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原、燃材料涨价和市场的不景气上。当然,原、燃材料是构成产品成本、影响产品盈亏的关键所在;市场不景气,也是影响工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因素。而我们经过调查发现,这两个因素都不是发生亏损的主要原因。
工业产品的利润是由产品价格、产品成本决定的。在价格不变、成本上升的前提下,利润就会减少。从理论上讲,就整个工业来说,只有原材料是从工业部门以外购入时,它的涨降价才会影响到工业经济效益的升降,工业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易转移不会影响其效益变化,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比重不大,而且近几年来,农产品的涨价幅度不大,有的甚至还降了价。
从现实情况看:原材料涨价,企业的产品也随之涨了价,其涨价幅度,后者高于前者。我们对岳阳21个亏损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28个产品,消耗42种主要原材料,产品全部同步涨价。产品涨价幅度高于原材料涨价的有15种,原材料涨价额度为5216万元,而产品涨价金额为6773万元,因此可以说,原材料涨价没有给企业带来包袱,反而使有些企业在提高产品价格后得到好处,企业把原材料涨价转移给了消费者。
市场也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一个方面。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就无法实现价值,更谈不上效益。前几年市场不景气,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1991年市场比前几年好转,亏损反而增加。以岳阳市预算内83家工业为例,去年1—8月产品销售收入比1990年增长19.3%,企业却由1990年同期盈利1584万元,变为亏损932万元。在分析这个原因时,人们只看到了市场不景气的现象,没有分析不景气的背后,也没有研究为什么会发生市场不景气的原因。其实,我们所发生的市场不景气,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的主要特征是居民的支付能力下降,而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购买力是稳步增加的。我国市场只是相对不景气,是疲中有硬,剩中有缺,只是企业没有过硬的产品占领市场而已。
亏损的主要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亏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国家宏观失控,各地各单位各自为政,重复建厂,造成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固定费用增加;基建、技改资金不足,挤占生产资金,或者直接挤成本,导致亏损;管理不善,消耗上升;监督机制不全,企业的钱流进了个人腰包;国家工资政策不配套,有空子可钻,引起工资过快增长,造成亏损增加;产品老化,品种单一,质量低劣,生产逐年萎缩,造成亏损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