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绿色证书”在大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18
第2版(经济)
专栏:

“绿色证书”在大兴
王耀
早先,北京大兴县北臧村乡八家村农民中纷纷传说,“这回胡振强要发了”。结果,真的发了。该村有80多亩1976年栽的梨树,一直半死不活,到了1988年还没挂果,村里人谁也不愿去理它。1989年,本不懂什么技术的农民胡振强承包了这片梨园。一年下来,产梨2.5万多公斤,扣除提留,真的闹个万元户。
其实,这几年大兴农民承包果树“发”了的不止这一个。1988年,新立村刘品清夫妇承包桃园,一下子挣了6000多元;榆垡镇的几个小青年(职高毕业生)承包苹果园,当年产量翻了一番,也“发了”。这个“发了”,那个“发了”,不懂技术承包怎么个发法?北臧村乡的一名副乡长回答说:“他们是手捧着‘绿色证书’走上致富路的。”
大兴县自改革开放以来,瓜果菜生产发展很快。仅西瓜种植面积就达五六万亩,蔬菜八九万亩,果树近10万亩,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却没几个。有的外出买树苗,把没嫁接过的当成嫁接过的买回来。有的不得不花钱到外地雇把式。有的专业队成立了,无人敢领头,又不得不解散,再按户平均往下分树。
为了给农民解愁,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兴树多、果多、瓜多的优势,从1988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率先从果树管理开始实行“绿色证书”制度,要求所有承包果树的人都要经过300小时的职业技术培训,毕业了,发“绿色证书”,凡3年内拿不到“绿色证书”的,不能再承包果树。
开始试点时,要反复动员。后来,情况不同了,人们看到学与不学大不一样,就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为了满足群众学技术的要求,全县兴起了办职业教育热。县里、乡里办,村里也办,能办校的办校,能办班的办班,办学时间可长可短,讲课内容灵活,随季节、作物生长期或突然出现的天气、虫情变化而定,这些都和农民对上了心气。目前,全县已建职业高中5所,有11个专业,40个教学班;5个乡办初中附设了8个职业技术培训班。全县27个乡镇,乡乡办起了成人学校,有7个村还办起了村级成人学校。有些短训班,大喇叭一广播,盛三四百人的小礼堂很快就坐满听课的人。北臧村乡有一个60多岁的老农,每次骑车往返30多公里,自带干粮到培训班上课。由于广大农民学技术热情高了,短短几年,大兴县农民中已有5433人取得了“绿色证书”,有8.6万多人次受到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绿色证书”制的推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瓜果菜生产的更大发展。以果为例:1988年,果品产量2700万公斤,1989年、1990年,分别达到3470万公斤。果品质量提高更加明显,过去好果率最好年份为60%,而1990年达到85%以上。生产发展,效益提高,加速了农民致富。全县农民人均劳动所得1989年为1305元,1990年达1485元,1991年估计可达1680多元。出现了一批本文开始介绍的靠科技承包果树、瓜、菜“发了”的村、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