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市场兴 百业兴——河北省副省长郭洪岐谈集贸市场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0
第3版(经济)
专栏:建设市场搞活流通

市场兴 百业兴
——河北省副省长郭洪岐谈集贸市场建设
本报记者 吴以荣
1991年,河北全省掀起了“第二次市场建设高潮”。继1984年至1986年的第一次高潮之后,1991年是河北省历史上市场建设投资最多的一年。全省筹集市场建设资金2.45亿元,投入使用2.1亿元,共新建、改建、扩建集贸市场356个,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达125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占全省社会商品零售额1/4多。
“经商意识”相对薄弱的河北省,集贸市场建设为何这样快?郭洪岐副省长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要看到集贸市场的多方面利益。集贸市场的兴起和恢复,其原因是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但是,在改革开放加快步伐的今天,仅有这个认识就远远不够了。当前,流通制约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较严重问题。旧的流通体制已经打破,新的流通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反推力”不明显。而集贸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正是市场机制发挥充分,经营灵活,渠道多环节少,信息反馈快捷。因此,在目前建立新的商品流通体系这个“过渡时期”,集贸市场必然在以下三方面发挥较大的效益。
首先是“示范”带来的效益。集贸市场体现的平等竞争环境、灵活经营方式、随行就市的价格管理,以及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等,对搞好国营、集体商业具有越来越现实的示范作用。现在,大多数国营、集体商业已认识到,参照集贸市场管理方法参与市场竞争,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长远大计。去年河北省的永年、沙河、深县、武强、沧州等市县,商业、供销、物资、城建等部门都参与建市场,各种经济成分在市场内平等竞争,促使了国合商业扭亏为盈。
其次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效益。在河北省的集贸市场中,目前专业市场的年成交额达30亿元,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700多个专业乡、3600多个专业村的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集贸市场对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反推力”,已由农村波及到城市和工业企业。
再次,集贸市场每年为河北省增加10多亿元税收,占全省财政收入近20%;河北全省有178万人,83万户个体户在集贸市场从业;集贸市场也带动了旅店、服务、饮食、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繁荣了市容等,这些充分说明:集贸市场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是任何单一的工业、商业和其它部门所替代不了的,要把集贸市场建设当作生产性建设来抓,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第二句话:把集贸市场建设当作政府行为。河北省能掀起集贸市场建设的“第二次高潮”,最主要经验是各级领导都把建集贸市场当作政府行为来对待。集贸市场建设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庞大系统工程,单靠工商部门一家不行。去年,河北省各级政府把集贸市场建设当作为人民办几件大事之一,列入政府工作目标,排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一系列政策。
把集贸市场建设当作政府行为,并不是全由政府出钱建市场,恰恰相反,利用政府的力量,可以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多家办市场,解决建设资金和场地等问题。河北省鼓励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利用闲置场地和资金,自办联办集贸市场。全省筹集市场建设资金2.4亿元,50%以上是社会集资。
第三句话:集贸市场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市场的命运。没有强有力的市场管理,没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即使建再多的市场,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集贸市场的管理是市场的“软建设”,必须如“硬建设”一样地抓好。
河北省近几年坚持的一条原则是:集贸市场要坚持多家建设,而市场管理则必须服从一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统一监督管理,防止政出多门,才能做到“放开、搞活、有序”,才能制订出符合本省实际的市场管理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