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利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访机电部副部长曾培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0
第2版(经济)
专栏:

利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访机电部副部长曾培炎
本报记者 刘国胜
如何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经济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最近,记者就此访问了机电部副部长曾培炎。
记者:我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发展,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依靠继续扩大传统产业的规模来支撑经济发展;另一种意见是,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加速应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以内涵改造为主的发展道路。对此,您有何看法?
曾培炎:是的,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确实有些不同认识。我是赞成后一种意见的。我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大家知道,我国至今仍是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依靠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值。一方面,由于长期缺乏改造,工业企业的设备近1/5已经老化,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设备老化率达39%。另一方面,资源短缺和浪费巨大也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今后我们不可能继续依靠过度地消耗资源来支撑经济的发展和确保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走一条以内涵改造为主的发展道路。
记者: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您具体谈谈。
曾培炎:只有依靠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强调开源与节流并重、内涵发展和进一步提高企业素质的方针。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有着其他新兴技术不可比拟的作用。运用这种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适时地采集、分析、处理、传输和利用,使整个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大幅度降低能耗物耗,实现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目的。不仅如此,电子技术极易与其它产业相融合,稍加应用就能使传统产业在技术进步方面产生质的飞跃,杜甫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形象地说明电子技术的这一作用。近几年,有关部门通过典型试点,将电子信息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到冶金、建材、化工、电力、铁路、金融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记者:听您这么一说,应用电子技术促进内涵发展,确比寄希望于单纯依靠扩大规模支撑经济发展更为有利。但是,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还有认识分歧呢?
曾培炎:这恐怕与我国的国情有关。西方发达国家是在传统产业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的基础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反过来又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我国则不同,一方面传统产业的规模和技术尚未发育成熟,无论加工水平、原材料质量还是劳动者素质都不能满足电子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电子工业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需要,有的同志就认为,我们应当像国外那样,等传统产业发展成熟以后,再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样才能良性循环。
记者:您为什么不赞成走这条路呢?
曾培炎:纵观国际社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注入,各国经济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我们再走先传统产业,后电子工业的发展道路,那将会延误国家的四化大业。因此,必须坚持逐步将经济工作的重点由开源转向节流,全面推动应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据我们测算,电子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比较高,一般为1∶4,有些领域达到1∶10,甚至更高。考虑目前我国财力有限的情况,应用电子技术节能节材,促进内涵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完全有可能满足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需要。
记者:您刚才谈到“同步发展”,是否就是指要注意外延和内涵的结合,开源与节流的结合呢?
曾培炎:是这样,但还有一层意思。我们强调电子技术重要,并不是说电子工业能够替代其它产业。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为市场,共生共荣的关系。电子信息产业如果脱离了传统产业这个应用市场,也谈不上自身的发展。
记者:您能否具体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地把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搞上去?
曾培炎:我看,必须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强调各行业的协作。要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运行机制,并制订相应的装备政策,包括与应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相关的价格政策,财政、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引进政策等。为此,有必要组织制定一个长期的应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国家计划。为保证这项计划的实施,国家应从技术改造费用中划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给予贴息或低息的优惠政策。
记者:由于应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庞大工程,如何衔接好与有关各方的关系,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机电部有何打算?
曾培炎:机电部已决定从“八五”开始,调整若干骨干研究所和企业,针对不同产业部门的需要,与有关部门合作或联营,建立新型系统工程公司,以促进新的产业层次的形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