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春城雨夜闹元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0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国艺术节

春城雨夜闹元宵
本报记者 易凯
2月18日,元宵之夜。在淅沥的雨丝中,昆明市沿街路灯大放光华,揭开了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元宵之夜狂欢的序幕。无数盏造型串灯、门面灯坊、艺术灯景、橱窗灯饰、霓虹灯,或结成一团,成为一个巨大的灯球;或联成一串,构成一条狭长的灯链;或若断若续,似繁星点点。飘洒的春雨,在灯火的辉照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璀璨的灯火,在夜雨的映衬中,变得朦胧迷离、韵味无穷。昆明,成为一个如诗如画、似梦似幻般的神奇世界。
刚刚经历过艺术节开幕式盛大庆典的春城人民,倾城出动,冒雨观灯。十里长街人流如潮,灯区内人头攒动。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55个少数民族艺术代表团的成员,穿上民族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闹元宵,红红绿绿的衣饰闪动在春城的街市上。来自各大洲的外国朋友,有的脱下了雨衣,索性在雨中淋个透,看个够。台湾、香港等地的同胞们,纷纷拉住少数民族同胞,嘘寒问暖,拍照留念。在灯会上,最高兴的要数春城市民,他们扶老携幼,流连在每一盏彩灯前。
本届艺术节的元宵灯会,由沿街灯景、临街灯区、官渡渔灯、翠湖公园的“翠湖灯景”和大观公园的“春城灯会”组成,构置成一个内外结合、疏密有致、远近相宜的立体景观。沿街灯景、10个临街灯区、官渡渔灯都是市民制做的,春城一度出现“人人争做窗前灯”的热潮。云南人民将他们对各民族兄弟的深厚情谊,化作匹匹白纱、条条金线,丝丝缕缕融入彩灯之中。
踏入翠湖灯景区,使人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的热潮。艺术节的吉祥物——孔雀“圆圆”,成为灯展中的宠物;高高的龙柱上,走马灯旋转的画面上、大型灯基座上,随处可见她的倩影。白族的唢呐、傣族的象脚鼓、彝族的三弦、苗族的芦笙等分别做成龙舟的仓、帮、盖、顶,象征着各民族风雨同舟、同呼吸、共命运。
夜深了,春雨更浓,满城依旧灯火通明。洋溢着民族团结的元宵之夜,将永远在春城人民心中留驻。(附图片)
春城元宵夜 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