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创造者是美丽的——读叶鹏的报告文学《希望在南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0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创造者是美丽的
——读叶鹏的报告文学《希望在南方》
韩瑞亭
《希望在南方》这部出自部队青年评论家之手的报告文学,引起了我的特别兴致。
这部虽非属于专事报告文学创作者的作品,专注于对描述对象的通体把握,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辨析、思索描述对象的价值内涵,并以思辨色彩较重的文字给以层次深入的揭示。它由改革浪潮中涌现出的新事物所引起的激赏之情,溶解于看似冷静、平缓的娓娓叙述之中,却令人在字里行间领略到一股灼热的理性的激情。
《希望在南方》以第一军医大学在改革开放的历史环境中发生剧变的客观事实为叙写对象,显然是颇具时代特征的艺术选择。这所即使在军队院校里原本也不起眼的学校,经过12年的改革,走出了一条科技兴校的路子,创造出与传统的办校模式不同的以教学、医疗、科研和管理与生产相结合的新模式。经济实力的成倍增长,现代化的教学医疗设备与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相得益彰,一医大的改革成果不仅使总部机关的领导者们看到了军队院校发展的希望,也使国家教委的领导者们感受到高校改革的深厚潜力。赵云宏校长和他的部属们在南方的一隅进行艰苦探索的价值,不止是改变了一所院校的面貌,更是为改革开放事业在中国大地上所具有的巨大活力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证明,可以让更多的人们体察到这项事业对于改变我们社会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前景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分量。
对于处在作品描写对象的活动范围以外的读者来说,最为关注的可能不是问题的答案或事情的结局,尽管这答案或结局足以令人震动,使人惊喜。读者更感兴趣的,往往是对象自身的运动变化过程所蓄藏的内在意蕴。这正是文学所要着力发掘的东西,是它能够给人以阅读享受与思想启迪的功效所在。《希望在南方》对第一军医大学改革历程的反映,尽力抓住描写对象在改革潮流中呈现出来的不凡素质,从关系到事业成败的重要环节上透析这些素质在改革实践中的优异效能与丰盈底蕴。赵云宏和他的部属们那种敢领风气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艰苦创业的本色风格以及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正是他们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坚实依据。
一医大的改革试验起步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所几经搬迁、基础贫弱的医科院校,在编制序列上排行第一而在实力地位上却属于同类院校中的老末。穷则思变,落后要被淘汰。形势把它逼上了改革之路。叶帅的支持和中央文件的启示,催动着赵云宏们迈出决定性的步子。从试办港澳病房到建起设备先进、规模可观的惠侨楼,从生产第一支“洁银”牙膏到以“三九胃泰”蜚声海内的南方制药厂的发展宏图,一医大靠科技成果和医疗服务转化为办校的雄厚实力,逐步建构起“一体两环”的现代化办校体制。在这场决非轻松的改革实践中,改革者们善于把握时机,果断决策,变消极等待为积极进取,将风险、压力置诸脑后,终于踏出柳暗花明的坦途。一般而言,成功者是不会面对责难的。但是,在成功的背后,在通往成功之路的每一道塄坎、每一条沟壑,需要付出的代价,需要具备的勇毅与胆识,却非局外人所能尽晓,这一层正由作品清晰地作了展示。
创业的艰辛往往是锻打创造者卓越品格的砧石。没有甘于挺受苦难的执著追求,便不会轻易摘取希望之果。一医大的人们艰苦创业的本色风格,在作品中是描述特别着力和感人的部分。
一医大的领导者们深知改革事业之艰险烦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去进行扎扎实实的探索。他们把开拓进取精神与务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定而又审慎地寻求新型办学之路。正是在这群头脑清醒、意志坚强的创业者身上,寄托着改革事业的无限希望。
创造者是美丽的。讴歌创造者业绩的文学同样是美丽的。这也是我乐于向更多的读者推荐这部读之令人神往的报告文学作品的缘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