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读《中国工业经济效益问题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1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读《中国工业经济效益问题研究》
李炜勋
马洪、周叔莲、汪海波主编的《中国工业经济效益问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上下册)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是这部书的研究主题。
这部书总结研究了14个主要工业部门的历史经验,探讨了今后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带有规律性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各个工业部门一定要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保持一个相适应的速度,决不可离开整个国民经济孤立地、片面地、盲目地追求高速度,要把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品种、质量和数量的关系,把发展品种和提高质量放在提高经济效益的首位;必须遵循客观的基建程序;坚持按程序办事;搞好基建计划的综合平衡和配套建设;制定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技术进步,正确处理引进、消化和独创的关系;强化企业管理,降低能耗、物耗,节约费用开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坚定不移地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认真搞好大中型企业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要更好地利用工业资金、设备、能源、原材料、劳动力、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我国的自然资源从总体看是资源大国,但从人均占有量来看又是资源小国;资金无论从总量来看还是从人均来看都很缺乏;人力资源则是数量有余,质量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资金?如何把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就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该书对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
调整工业结构,本书提出了以下见解:按照社会需要全面调整工业部门结构,要求工业部门产出结构与需要结构相适应;合理确定和调整工业资源的使用方向,改善工业部门的投入结构;正确选择重点工业部门,带动和推动工业部门结构的改善。根据我国情况,作者提出,应以电子工业为先导工业,以机械工业为主干部门;推动工业技术进步,以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把工业部门结构建立在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等等。在分析中对有利于经济效益提高的方面给以充分肯定;对不利于经济效益提高的方面则进行反思;并且从中找出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