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因为我们在珠海”——访珠海经济特区几们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因为我们在珠海”
——访珠海经济特区几们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
本报记者 林荣强
最近,记者在珠海采访,听到许多科技人员发挥作用的生动故事。
一个萝卜几个坑
记者在珠海采访,从没听说过如何“破三铁”。为什么?市委宣传部一位同志说得好:“没有‘三铁’,谈何‘破’?”珠海通讯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沈定兴说:“我们公司,人员可进可出,工资可增可减,职务可升可降。在珠海,这是很正常的事。”
珠海通讯技术开发公司职工的工资总额跟销售总额直接挂钩。各部门都尽量少用人,用能人,每个人都拚命干。他们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一个萝卜几个坑”。去年他们公司生产程控交换机12.5万台,居全国200多个同类厂家之冠。而全公司仅130人!去年公司工资、奖金、福利总额300万元,平均每人两三万元。在这样的企业,谁不愿意捧住自己的饭碗?这种状况又使企业可以招揽优秀人才,不断更新队伍,形成良性循环。珠海有不少百人‘大厂’。”百人“大厂”是一种特区现象。造就这种百人“大厂”的人,同时也造就了自己。
政府真正为企业服务
“在特区办厂,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沈定兴回答:“企业自主权真正到位了,政企职能真正分开了。只要我遵纪守法,不偷税漏税,就没人来找麻烦。”亚洲仿真控制系统工程公司总经理游景玉说:“在这里,政府不是‘管’企业的,而真正是为企业服务的。”游景玉告诉记者,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只要她签了字,市人事局就批户口。到现在,已有60个人的户口经她签字,办进了珠海。珠海市市长梁广大的办公室谁都可以直接进,他随时准备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亚洲仿真公司曾向他反映办企业的7条困难,市政府很快就召集海关、税务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仿真公司现场办公,逐条解决。按正常手续办进口批文周期较长,影响公司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速度,副市长梁耀明当场拍板,先进设备,后报批文。这一措施为亚仿公司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目前,他们已在跟踪90年代初的先进技术,在亚洲无人可比。
造就人才的好环境
在珠海闯天下,要靠真本事。人们不认老资格,也不迷信学历。记者听到不少“研究生给同期入厂的中专生当助手”,“本科生干仓库保管员”之类的事。这种公平竞争机制是人才产生的最佳环境。企业在不断筛选中形成各自的人才集团。珠海经济特区的许多“老总”自己就是特区环境造就的人才。珠海海洋滋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乃斌曾在白求恩医科大学从事科研30年,是位“纯”科研人员。1988年他来到珠海,几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开发出系列海洋滋补食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还到澳门办了厂。半辈子跟计算机打交道的游景玉,来珠海以前从没接触过企业管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不知公司为何物”。她借了本关于美国企业家艾柯卡的书,就上任了。现在,她侃侃而谈,向人们介绍中、美、日3国管理模式的差异,介绍亚仿公司集中三方优点的一些做法。由于管理企业游刃有余,她仍可以有2/3的时间从事她所喜欢的技术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