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放在首位南阳培训农民坚持五年大收其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放在首位
南阳培训农民坚持五年大收其益
本报讯 记者温红彦报道:河南省南阳地区通过5年多对农民进行大规模技术培训,使农民整体科技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统计,全地区近1千万人口中,已有220多万人接受了技术培训,平均每农户一人;有10万多人成为技术骨干,1.3万多人被评上农民专业技术职称。5年中,全地区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240项,新增经济效益达10亿元。
南阳大规模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是从1986年初开办中国农函大南阳分校开始的。大量的调查分析表明,发展农业只凭农民的生产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影响南阳农业发展的诸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低。1985年中国农函大的创办,使聪明的南阳人受到很大启发。1986年元月,南阳正式建立起农函大南阳分校。自中国农函大成立以来,全国共培训农函大学员41万多名,南阳分校就占了8万名。
农函大南阳分校的创办成功,使南阳人开始走上靠科技振兴农业的阳关道。他们以此为契机,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发动地、县、乡、村一齐上,开展多层次培训;号召教育部门、科技部门、农业部门一齐上,实行多渠道培训;采取职业教育、专业培训、单项技术培训、巡回讲座一齐上,进行多形式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目的。
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有力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疏通和拓宽了科技长入农村经济的渠道。南阳地区13个县市全部建立了农技推广中心,并发展了一批专业服务公司。乡级服务站达到1455个,已形成农技、农机、农经、种子、林果和畜牧等服务体系。实践证明,在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引导农户逐步走上生产社会化、专业化道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南阳,农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长了约20%。在增长额中,技术进步因素约占各种因素总和的一半。在去年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秋粮产量竟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